愈來愈多的亞洲經濟體面臨人口老齡化這一困境,隨着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對抗老齡化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會漸漸成為主要潮流。這意味着勞動生產率將會受到考驗,但這種相關性並非一成不變,行業分工得當有助於抓住新機遇和減輕壓力。本文會先以日本為例,分析老年人口的需求和供應側的因素;接下來,分析台灣的案例來展示行業政策的重要性,最後檢視全球機械人在製造業和服務業的應用和發展。
日本為世界展現了一條銀色經濟的發展道路,其中需求側傾向於醫療,供應側傾向機器人和電子商務。日本醫療方面的支出從1990年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8%,上升至2019年的11%,為了抓住新機遇,愈來愈多企業選擇跨行業建立醫療業務。
不過,為了降低政府支出實施的價格管控也限制了企業收入。由於勞動人口縮減,日本企業大量投資機器人技術,這是生產力增長下降的一個關鍵緩衝。消費者和勞動力減少和互聯網的使用大幅提高也顯示了電子商務取代實體商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除了這些優勢行業,老齡化對金融、汽車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響相對中性,因為新的機會湧現有效抵銷了負面影響。隨着消費模式轉變和醫療支出增長,個人和企業養老金對金融和投資服務的需求將會上升。汽車在各年齡段的消費支出中都佔比最大,可見老年人仍有繼續駕駛的偏好。老年人退休後有更多時間休閒和享受生活,會推動旅行、電器產品和家居相關行業。另方面,保險、通訊和教育則面臨較大壓力。
雖然日本已經展現了一條對抗老齡化的道路,但台灣的案例表明不止有這一種選擇,資本密集型行業的專業化和產業政策得當也可以減輕老齡化的影響。台灣科技行業脫穎而出的原因是大量研發支出和政府政策支持,因此成功保持了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從全球角度看,對機械人領域的持續投入可能是改變工業生產和服務的關鍵之一。
總體而言,老齡化為經濟增長帶來不小的壓力。日本和台灣的經驗展現了佔有優勢的行業,以及行業分工得當的重要性。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 艾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