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敏捷開發」有助銀行數碼轉型

香港金融業競爭愈來愈激烈。先有內地金融機構來港,再有多間虛擬銀行成立,兩者均全面挑戰傳統銀行的固有業務。面對競爭,傳統銀行近年紛紛希望進行數碼轉型,而當中首要做的,應該是由改變舊式的開發模型着手。

傳統銀行通常會將一個科技部門,以功能方式劃分成多個細部門,最常見的有軟件開發、系統維運及系統安全團隊等。軟件開發團隊只專注於了解業務需求,將需求通過編程,轉化成為可使用的系統;維運團隊只專注於分配系統背後的資源,確保已開發的軟件能夠穩定地運行;而安全團隊則只專注於系統保安,防止網絡攻擊或非法入侵。

使用上述的傳統組織架構,可以讓各部門專注於自己負責的技術,但同時會令各單位忽略了跨部門的溝通,團隊之間容易發生矛盾。我們須知道,一個系統的各功能是環環相扣的。軟件團隊所開發出來的產品,質量好壞會直接影響維運團隊的系統穩定性;系統安全亦需要安全團隊,與開發和維運團隊的配合,才能確保系統由上至下安全無虞。

須人員架構改組配合

一旦缺乏溝通,就會出現常見的你推我躲情況,例如維運團隊會怪責開發團隊的軟件品質導致系統出現「死機」問題;安全團隊又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跳出來挑戰各部門的系統設計是否有安全漏洞。久而久之,各個部門都為免發生這些矛盾,而變得非常保守,結果迫使整個公司採用「瀑布模型」來開發新服務,花費數月甚至一整年的時間,把所有的業務需求寫得清清楚楚。

然而,市場需求每天都在變,使用瀑布開發模型,會令產品的交付速度,不能夠滿足業務增長的需求,長遠定必使傳統銀行失去競爭力。取而代之,傳統銀行應考慮使用業界流行的「敏捷開發」管理模型。「敏捷開發」講求循序漸進,將「瀑布模型」的每個工作項打成細項,而非等上數月,搞清楚所有需求後,才進行開發。「敏捷開發」亦講求緊密溝通,業務人員與各科技人員一同作業,貫穿整個項目開發周期,而非只顧自己部門的責任。

近年愈來愈多銀行發現,相比起採用瀑布模型,「敏捷開發」能將新服務推出到市場的時間縮短,亦減少了部門之間的溝通矛盾。要注意的是,「敏捷開發」管理不能單靠購買一些「敏捷開發」工具,或僱用一組專員來實現,而是需要進行人員架構改組。因此必須要由上而下,由銀行的業務及科技部門管理層認可及推動改組,才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