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在防疫及推動經濟復甦成績不俗,再加上近日牽頭成就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區域自貿協定,更令美國認定這位敵人不易對付,須更精準應對,故無論是現任抑或新任政府,反華力度只會有增無減,全球企業得對中美關係作最壞打算,做最佳準備!
若無意外,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僅餘兩個月,於最後的瘋狂內,必會爭取落實各項反制中國措施。繼更換了國防部長,並宣布對31家被視為與中國軍方有關連的中企施以制裁後,最新又安插了其支持者出任美國商務部高層兩個月,短期內明顯會對中國放狠招。
至於拜登,其言論亦不見得會放輕制華力度,例如中國牽頭15個亞太國家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後,拜登便表明須夥盟友聯手抗華,免讓中國話事。由此可以預計拜登上任首要是實現美國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主張,以免美國的經貿影響力被擠出亞太地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推算,中美經濟在疫下此消彼長,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或達美國的七成三,是史上首見,即使上世紀日本泡沫經濟最強勁時,也不能如此追近美國。可以想像美國將更感受到中國威脅,未來只會加緊對付,各界實在要丟掉中美關係能緩和的幻想,無論誰當總統,美國將繼續在貿易、科技和金融等領域打壓中國崛起,預示香港衰落是必然。再者,兩強相爭可能持續10至20年,期間會催生全球經濟「半球化」,即一個地球、兩種制度及體系。
如是者,不論是中美抑或跨國企業,宜做好最壞打算!無疑,企業不能全面撤出中國生產線,否則往後難重返;但另一方面,在美元霸權下,國際業務難避美國聯繫,可見全撤中國或美國市場都不現實,應對之策是做定兩手準備,即既保留中國部分生產線,同時在中國以外地區另覓新基地,即所謂「中國+1」策略。事實上,非獨企業如是,部分亞太區國家當前加入RCEP,也是出於疫後經濟要復甦的考慮,可當一旦美國再出猛招反華,並在國際高喊「非敵即友」的話,某些國家又會看風使舵,話變就變。
就港人較關注的金融戰而言,可以推斷特朗普必然會利用美元霸權攻擊中國金融,是一張截斷「糧草」的王牌,11月前因為大選,不宜搞垮經濟得罪選民,目前反正極有機會在兩個月後「退位」,最好就是發動一場「終極一戰」,留下爛攤子給拜登及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