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許多生活及消費習慣正在改變,各個行業都需要透過數碼轉型拓展業務。這些改變對銀行界又有甚麼啟示呢?
在疫情影響下,金管局建議銀行客戶盡量使用網上或電話銀行、自動櫃員機或其他電子銀行服務。多間銀行透露,疫情下新登記的網上銀行用戶大幅增長,數碼活躍客戶滲透率比去年增加,透過信用卡進行網購的比例亦有所上升,可見疫情下推動了客戶更快適應銀行數碼化的進程,但亦代表客戶對銀行數碼服務的要求會愈來愈高。
同時,看準這些需求,多間虛擬銀行亦於今年陸續投入服務。開戶過程網上進行只需幾分鐘,使用轉數快等轉帳服務只需幾個步驟,比傳統銀行更快,而且可以全天候透過手機使用銀行服務。
虛擬銀行由於不設實體分行,減低營運成本,從而可提供更多存款借貸優惠,對客戶有一定吸引力。而且虛擬銀行的產品設計有彈性,可根據市場反應適時調整,同時活用金融科技,例如利用大數據模型,參考環聯信貸數據庫等數據,評估客戶的收入狀況及風險等,令貸款審批時間大大縮短。另外,有調查指出疫情造成的經濟影響,令客戶更願意追蹤支出狀況,部分虛擬銀行正正提供戶口支付分析工具,令客戶對該戶口消費一目了然。這些賣點令理財體驗更靈活,的確為傳統銀行帶來衝擊。
事實上,面對以上種種挑戰,多間傳統銀行現時亦已加速數碼化的進程,相繼推出遙距開戶的服務、手機提款等;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介面設計不斷提升,智能助理提供的資訊亦愈來愈多,更加方便客戶。
而最令人期待的當然是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的發展,如何建立一個數碼生活圈,令銀行服務融入生活當中,會是提升客戶體驗的一大關鍵。而相較虛擬銀行,傳統銀行仍擁有建立了長期關係的客戶,以及龐大的分行網絡,線上線下加強分工互相配合,也是一個優勢。但傳統銀行亦必須積極持續開拓創新科技來完善產品設計及進一步改善客戶體驗,優化後台系統提升網上交易穩定性,同時提升網絡安全等來迎接挑戰。
疫情影響下,客戶對網上銀行服務需求大大提升,同時虛擬銀行增加良性競爭,加速整個銀行生態圈及金融科技發展,促成更多嶄新服務及產品出現,對整體皆有好處。
香港電腦學會金融科技專家小組執行委員會成員 蘇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