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拖累環球經濟,企業信用顯著轉壞,中港廠商被拖數問題急速惡化!目前內企回收應收帳的天數打破紀錄,拖數期平均近兩個月之多,大企業或地區政府的拖數情況尤其嚴峻,長此下去,工業企業利潤或大幅縮水,恐拖慢內地經濟增長步伐,禍及香港。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底止,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應收帳款平均回收期已飆至54.6天,而2018年底的平均日數則為47.4天,2015年更低至35天。有外電報道引述個別民營企業的「苦況」,指今年多達三分之二的客戶要求延期付款,大企業及地區政府更往往「帶頭」拖數。加上民企面臨繳稅及支薪的雙重壓力,在應收帳遲遲未兌現下,實際盈利將大減,民企廠商將難以支持營運。
分析指,大量拖延付款的問題可能源於工業利潤減少,令企業難準時付款。事實上,去年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際利潤總額已按年下跌3.3%,今年首9個月也跌2.4%。在疫市下,一方面具議價能力的大企業向合作的小企業提出更苛刻的訂單條款,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資金亦因稅務收入下降而更形緊絀,導致逾期付款給供應商的問題顯現,使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備受威脅。
儘管內地商業活動漸恢復,惟今年截至9月底止,內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應收帳款按年升幅達14.3%,增速為過去6年最快,但問題在於以工廠為主的大量民企遭嚴重拖數,需舉債維持資金流,故不得不裁員並放慢盈利增長計劃。由於民企為內地就業市場的主要供應來源,長遠勢影響內地失業以至經濟景氣。
不少香港商家均有在內地設廠,向海外市場出口產品後,愈來愈多訂單落得拖數下場。據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數據顯示,今年接獲廠商指主要出口市場買家付款困難的個案明顯加劇,第二季向美國出口的相關個案數目佔比,由首季23%增至33%,按季上升10個百分點。
在東莞開設玩具廠多年的中港中小型企業國際交流投資協進會會長趙志雄認為,廠商被外地客拖數情況在上季特別嚴重,直言「兩個月就收到錢已經要偷笑」,因今年不少訂單在出貨後半年仍未收齊全額款項。他又指,外地客收貨後拖欠貨款,再申請清盤的「走數」個案大增,其中美國市場惡化得最為明顯。惟他表示,在疫情下,海外訂單數量減少,故廠商寧冒風險都會接下訂單,「總好過食西北風」。
另方面,中國商務部預計,未來5年內地服務進口增速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規模累計有望達2.5萬億美元(約19.5萬億港元),屆時佔全球比重將超過10%。當局亦指,將有序放寬增值電訊業務、商務服務、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以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