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發表報告,指出內地監管機構於今年九月下旬公布的總損失吸收能力(TLAC)政策框架,不會減少當局對內地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支持。
標普預期,四大內銀於二○二四年底之前,資金缺口將多達6萬億元人民幣,若然不進行新的資金籌集,資本充足率難以維持目前水平,以及滿足國際資本要求。
按金融穩定委員會(FSB)規定,新興市場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於二五年,總損失吸收能力風險加權比率需達16%,二八年則需達18%。
不過,市場對工商銀行(01398)、建設銀行(00939)、農業銀行(01288)及中國銀行(03988)四大內銀能否達到TLAC要求尤為關注,此關乎銀行的資本結構、融資成本,以及發生重大危機時,銀行是否具備充足的損失吸收和資本重組能力,並獲得額外的支持機制。
標普指出,中國政府對內地銀行具高度擁有權,政策框架亦具靈活度,更預期中國政府很可能採取「先發制人」的措施,避免讓政府相關實體(GRE)陷入困境。
據人行於九月底的徵求意見稿,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進入處置階段時,可以通過減記或轉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損失的資本和債務工具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