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投資「空殼企業」風險大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為美國資本市場特有的一種上市形式 ,是由基金、富豪等出資成立空殼公司之後,再於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集資,其「任務」是在上市後一至兩年以內收購一家私人公司,然後「貍貓換太子」,把業務注入該空殼公司。

僅持現金 無實體業務

當上述投資者找到合適的收購目標後,需要進行一系列盡職調查,並需要通過股東會議決進行收購或合併。

若然獲得多數股東同意,目標企業將獲得SPAC投資者存入託管帳戶中的資金,而SPAC的投資者將得到合併後公司的一部分股權作為回報。由於SPAC已經上市,因此收購的企業將會直接自動成為上市公司,並可以於上市之後再融資。

值得留意的是,SPAC上市時只有現金,並無任何實體業務,亦沒有任何業績紀錄可作參考。

只能靠往績評估潛力

而在新股文件上不會表明收購目標,僅說明收購的行業類別或所在地區,故投資者認購時,只能根據公司背景和管理團隊往績來評估投資價值。另外,收購亦可能失敗告終。

對於尋求上市的公司而言,利用SPAC上市可以提高申請上市的效率,甚或可於幾個月內完成,而傳統的首次公開招股(IPO)過程則需要更長時間,期間更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