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貿易談判糾纏逾兩年,對華巨額貿易逆差卻幾乎打回原形。儘管中方承諾繼續推動落實首階段貿易協議,意味中國需加快採購美國農產品及能源等,但分析估計中國或難全面兌現協議的採購目標,恐淪為今年第四季外貿關係惡化的計時炸彈。
據中美兩國發布的首階段貿易協議,中國同意在一七年基數上,於未來兩年增加採購或進口2,000億美元的大宗產品和服務。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發表最新報告指,自第二季至今,中國自美進口及採購步伐逐步加速,特別是能源產品。
參考中國海關數據,自美進口相關類別商品及服務金額相對雙方協議約定年度採購規模已有提升,目標完成率由上半年的23.3%增至首八個月的32.5%,按美國數據口徑計,亦增至33.4%。即使在樂觀情形下,丁安華預計今年內地可完成協議年度採購目標亦僅約60至70%。換言之,中美惡鬥箭靶正準備就緒。
事實上,即使中國八月繼續履行承諾,但處於風口浪尖的中美貿易情勢不容樂觀。以美元計,中國於八月自美進口總額,按年升幅進一步減速至1.8%,導致貿易順差高企342.4億美元,僅次於一八年十一月的高位。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未見緩和的形勢下,丁安華認為,美國經濟疲弱,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不降反升。因此,美方的回應可能是延續首階段協議的框架,令協議繼續執行,此舉或對美國經濟更有利。
法國巴黎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亦指,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看似不可避免,但估計兩國「脫鈎」可能不大。以貿易為例,在各種懲罰性關稅和政治高壓的環境下,中國八月對美出口按年增20%,為兩年半來最大單月升幅,相比之下,非美出口僅升7%。
然而,疫後中國對外貿易大戰山雨欲來,瑞銀及野村證券均料中國出口或已觸頂。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指,受惠去年低基數的影響,且中國率先走出疫情的影響,加上擁有較完整供應鏈,從而快速恢復生產、滿足大量海外防疫物資需求。隨着其他主要經濟體逐步恢復生產,中國外貿競爭可能加劇,故該行預計今年餘下數月中國出口保持中低單位數增長,全年甚至錄得零增長。
野村亦指,去全球化大趨勢下,中國出口商面臨的中長期挑戰未改。尤其是更多掣肘因素可能陸續浮現,包括中國與更多主要貿易夥伴關係急轉直下、在華生產基地加速外遷等,因此疫後中國外貿仍然危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