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家大型銀行近日宣布,下調涉300萬美元以下的境內部分外幣小額存款利率,因配合中國人民銀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工商銀行(01398)、農業銀行(01288)、中國銀行(03988)、建設銀行(00939)、交通銀行(03328)及招商銀行(03968)等已跟進。對上一次大規模調整利率是一五年。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八月底,內地外幣存款餘額8,195億美元(約6.39萬億港元),按年增12.1%。單是八月,外幣存款按月增258億美元,按年則增401億美元。
被大型銀行下調利率的外幣包括美元、英鎊、歐元、日圓、港元、加拿大元及澳元;瑞士法郎和新加坡元利率則保持不變。值得注意,調整後外幣存款利率基本是「聊勝於無」,當中最高的僅是一年期和二年期的美元及港元利率,達0.35厘,其餘大多不超過0.1厘;日圓、歐元和瑞士法郎則最低,各期限皆只有0.0001厘,即近乎零!
故內地銀行界指,如手頭外幣超過2,000美元,可考慮購買外幣理財產品,回報較存款高得多。再者,銀行同步下調外幣存款利率後,將使人民幣與外幣存款息差拉闊,短期或推動部分居民將手中的一些外幣資產,轉為人民幣資產。業界指,內地推動外幣存款利率改革,主要是全球主要貨幣利率有大幅下調至零、甚至負利率的趨勢,尤其美國已表態,零利率將至少維持到二三年;歐洲的丹麥、瑞士、瑞典和亞洲的日本都是負利率;澳洲亦透露,為應對近三十年以來首次經濟衰退,考慮負利率。
事實上,反映整體融資成本的十年期國債孳息率正顯示市場對中美息差拉闊的預期。其中,中國十年期債息由四月初的2.48厘升至近期的3.1厘;美國十年期債息則自今年三月首次跌破1厘後,長期徘徊0.68厘區間。中美息差擴大預示人民幣有升值壓力,亦反映內地需要調整外幣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