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遭華府施禁 中芯:未收到官方消息

中芯國際(00981)今年成立廿周年,沒想到傳來美國政府以一紙出口禁令作為「賀禮」,即產品出口前須得到美國政府許可,暫未至於如華為般,凡涉及美國技術也被禁的全面封殺。中芯亦已澄清,未收到任何官方消息,重申與中國軍方毫無關係。不過,無論如何,這舉動也恐使中美關係跌至冰點,同時為金融市場帶來更多驚嚇。

市場憂慮中芯被全面封殺不無道理,因就整個半導體行業而言,雖然光刻機由荷蘭公司ASML獨領風騷,惟之後的工序很難繞開美國技術。

晶圓代工費或被推高

一塊晶圓經光刻機照射「印滿」集成電路圖案後需要刻蝕,透過物理、化學反應,讓極度微細的晶片元件成影,而相關儀器尤其是用於先進製程的乾式刻蝕機,基本上是美企應用材料和泛林集團的天下。另外,同樣極為重要的是,生產過程中控制良率所需的檢測儀器,則由美企科磊(KLA)獨大。

近日有傳中芯第二大客戶高通找多家台灣晶片代工廠,就轉移中芯的訂單「摸底」,這是因為晶片代工廠的儀器需要供應商持續的支援合作,要是中芯與應材、泛林和科磊等往來受阻,難免會動搖客戶對其供貨能力的信心。一條晶圓生產線是講求協調不同國家和廠商的設備,為確保萬無一失,技術認證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就算中國有技術相當的代替品,也不是能貿然轉用。

中芯披露,次季月產能為約23萬片8吋晶圓及近11萬片12吋晶圓,遠少過台灣聯華電子,更遑論台積電。不過,由於8吋產能一直緊張,聯電和華虹半導體(01347)次季產能利用率又均逾九成,業界關注中芯一旦「出事」,會否再推高8吋晶圓代工費。

事實上,華虹次季8吋及12吋晶圓的月產能分別為17.8萬及1萬片,市場也注視華虹去年啟用、現時產能及利用率能有待提高的首座12吋晶圓廠能否受惠。該廠12吋覆蓋的製程主要是90和65納米,已發貨產品包括功率晶片和CMOS圖像感應器等,而中芯的12吋晶圓絕大多數用於28至130納米製程。

中芯聯席首席執行官梁孟松以不足一年,帶領公司於14納米製程取得突破的事迹,被部分內地網民膜拜,足見中興通訊(00763)和華為被美國打壓以來,「中國芯」如何牽動人心。惟華府卻專挑「民族品牌」狙擊,現時還向中芯開刀,距離正式封殺華為晶片供應更不夠兩周,出手極狠且毫不客氣,中美關係前景多惡劣可想而知。值得留意的是,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早前訪問台灣,晚宴嘉賓包括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為宴會上唯一沒有官方身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