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難再當中間人 金融地位速褪色

「不朽香江名句!」曾幾何時,港人憑着艱辛努力寫下蕞爾小島奇迹,惟去年中起社會突陷史詩式動盪,至今餘波未了;新冠肺炎疫情不知何時斷尾;再加上中美之爭白熱化,香港身處夾縫,總之內憂外患,四面楚歌!眼看百業蕭條,經濟得靠金融業撐住,賣點就是「中資股」。可問題是,內地金融業已開始全面對外開放,更多外資可直接進入市場,意味香港「中介」角色已變,若再不自省革新,昔日金童將淪為過街老鼠,所謂「紐倫港」的全球金融地位只能成追憶!

疫情後,雖然全球不少地區被煽動而掀起圍堵中國浪潮,中美之爭亦由貿易延伸至科技和金融領域,但數據顯示,今年首八個月內地獲外資流入金額按年不跌反升,尤其熱衷投資高新技術服務業,是實際地看好內地前景。由於今年七月開始,內地全面開放金融業,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外資進入相關產業,不少外國著名投資銀行都籌備在華成立全資公司,務求盡快大展拳腳。

誠然,金融業算是內地最遲全面開放的重要產業,外資面對十四億人的龐大市場,早引頸以待,尤其疫後須盡快找到業務增長亮點。反觀香港,過去金融業一直作為外資進入內地的中介和橋樑,目前還有甚麼條件從中獲益?雖然內地依然力挺香港,容許知名巨企上市,惟長遠而言,當內地金融基礎建設日益完善,在市場主導下,無論對外資抑或中企而言,香港顯然難再被視為首選落腳地。以往香港在貨品供應鏈上也做過「中間人」,結果正是因內地開放而式微了。

可見,如今香港所面對的非單是疫情,而是內地經濟持續發展和國際大變局下,所帶來的角色挑戰。難怪有「摩笛」之稱的美資大行摩根士丹利一改口風,短短兩個月左右就下調港股目標,但同時建議增持內地A股。同樣是「中國概念」,外資正好道出香港角色問題。隨着本土金融中心光環褪色,周邊地區競爭對手包括東京、新加坡、台灣,甚至上海、深圳,都在積極部署如何搶佔份額。未來香港金融業該如何改革,以更好地服務內地經濟而不至於被邊緣化,實是不能避談的戰略性課題!

偏偏當今的特區政府,只懂唯唯諾諾、飯來張口。若不正視金融中心前途問題,反映香港經濟價值的港股最終只會被資金唾棄,落得人、財皆空。要跨過當前危機,就需要一個能凝聚內外民心和高效的管治團隊,否則經濟再沉淪下去,只怕永無翻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