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把美元稱為「美金」,原因是昔日美國承諾外國政府或央行,可隨時要求美國把手上的美元兌換成黃金,史稱「布雷頓森林體系」。不過,這個制度的「總設計師」卻被揭涉嫌一直與二戰後美國頭號敵人蘇聯暗通款曲。
二十世紀中葉,人們認識到已開採的黃金不足以應付日益膨脹的全球流動性需求。一九四四年由英、美等多國同意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之核心,就是確立僅美元等少數貨幣可兌換黃金。而由於最終只有美國有此實力,美元遂成了黃金的替身,扮演國際支付的角色,於是各國便儲起部分美元應付國際結算,漸漸成就「美元霸權」。
至於「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總設計師」乃二戰期間擔任美國財長幕僚的懷特(Harry Dexter White)。他早就圖謀美國取代英國金融霸權,如一九三五年中國廢除銀本位制後向美國兜售白銀儲備時,他向中方提出讓其貨幣與美元掛鈎作為交換條件,以減少與英鎊作為掛鈎貨幣的「市場份額」。
二戰後期各國商討戰後國際金融安排時,除懷特方案外,代表英國的現代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有另一藍圖。但由於英國國力衰退且一身債,而美國不但有大量黃金儲備,還是淨債權國,加上各國又需要美國「救命」,懷特的大計遂「脫穎而出」。
然而,懷特私下很傾慕蘇聯的計劃經濟制度,曾為了遠赴當地考察苦練俄語;二戰後期他提出向蘇聯提供100億美元年息僅兩厘的貸款,幫助蘇聯重建,款項遠超他提議的對英貸款。
杜魯門接任美國總統後,不但提名懷特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董事,還打算捧他出任總裁。然而,聯邦調查局此時向白宮舉報懷特與蘇聯關係千絲萬縷,令杜魯門打消讓他出任IMF總裁的念頭,防止他在總裁之敏感位置為蘇聯效力,其代表美國行使IMF職權亦會受國務院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