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角力禍難料 巨企上市焉知福

近年科技相關初創公司(市場稱之為「獨角獸」企業)如雨後春筍,惟當中不乏巨量燒錢,隨着中美博弈升級,企業須盡快「儲水」備戰,如無意外,全球最大「獨角獸」最快下月登陸中港股市。可過去「獨角獸」變「跛腳獸」例子屢見不鮮,面對全球化大局已變,加上香港成為中美角力磨心,格局似引君入甕,奉勸投資者切勿得意忘形,免得樂極生悲!

「獨角獸」(Unicorn)一詞首見於美國硅谷,如今一般是指成立逾七年、估值逾十億美元,但仍未上市的初創科企。它們是逾十年前金融海嘯後大量冒起,與全球央行巨量放水令創新科技泡沫化的背景分不開,皆因市場長期錢太多,資金成本超低,致使風險投資者樂於冒險淘金。在「時勢造英雄」下,這些初創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市,好容易單憑獨特概念而取得高於實際價值的估值,投資銀行再為其度身包裝,營造好不熱鬧的場面。

再者,內地科企獲當局眷顧,自然容易赴港掛牌,令港股市值成分中的科技元素不斷上升,亦成功吸引資金魚貫流入炒作,短期有助抵銷本地經濟衰退和政治不明朗的衝擊。可凡事有利必有弊,實際上,這些初創公司業務模式嶄新,無太多往績可循,無論營運和管理都是邊發展邊摸索,不少更是靠燒錢來「創造」價值,自製估值偏高的條件,而上市後往往因商業模式無法持續,股價跌破招股價、甚至一沉不起的比比皆是。

再看如今全球十大「獨角獸」有六家來自中國,無疑反映在內地政策傾斜下,得以造就企業快速冒起,並得以在國際金融舞台吸金。問題是中國的產業政策時刻在變,一份政府文件就能打垮整盤生意。更何況如今市場對十四億人口應用科創的潛力過度想像,科企估值不斷摸頂,風險不斷積累,尤其目前正值中美博弈白熱化,美國焉能輕易放生?就美國而言,任何地區的企業上市皆能為華爾街大行帶來生意,何不來個順水推舟,當企業上市後才威脅封殺,只要賺錢速度遠未及預期,估值自然變成泡沫,屆時香港就隱藏着資本滅頂的巨大風險。

更重要的是,全球疫情總有一天會緩和,各大央行遲早要收水,更不排除美國總統大選前,特朗普會拋出「震撼彈」,足以戳破全球泡沫,華爾街當然會預先做足準備,走避不及的總是散戶,尤其往績顯示,每逢有超級巨企在港上市,就是港股大冧之時,刻下須提防燙手山芋,以免深陷泥沼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