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業醞釀破產潮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打亂供應鏈,導致貿易量大降,環球貨櫃航運業首當其衝。有分析認為,疫症爆發後業界迅速調整業務運作,加上過去數年的大規模整合,現時經營狀況遠較同樣受打擊的航空業理想,但一些債務負擔較重的航運公司仍面臨破產危機。

世界貿易組織(WTO)警告,疫情將會拖累今年商品貿易暴跌介乎13至32%,勢成為二戰後最黑暗的一年,對全球航運業帶來嚴峻挑戰。不過,業界已經吸取金融海嘯後教訓,現時抵禦逆境的能力明顯增強。

回溯金融海嘯後,全球貿易量減少超過10%,觸發各大航運公司掀起激烈的價格戰。與此同時,為了增加規模效益,業界紛紛投資更大隻的貨櫃輪,造成載運力過剩,最終運費大幅下降,一六年拖垮南韓大型航運公司韓進(Hanjin),為整個業界響起警號。

業界大整合 競爭減少

之後,全球航運業進行大規模收購合併,令競爭者減少,並組成三大航運聯盟──2M、Ocean Alliance及THE Alliance,讓航運公司共享貨櫃輪空間或更容易取消航班,以提升效率。

其實,近年環球爆發貿易戰,已為航運業迎接更艱難的時刻作好準備,包括減慢貨櫃輪的航速,並削減航班來降低成本。此外,航運公司亦對擴充船隊保持審慎。據航運顧問及經紀公司Clarksons指出,在金融海嘯期間,建造中的貨櫃輪佔當時船隊比率高達50%,但現時只有10%,意味未來投入服務的新船不會太多。

儘管疫情導致今年運費出現下調,但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仍較一年前為高。

據SeaIntelligence Consulting資料顯示,全球頭十五大航運公司去年合共賺59億美元,該顧問機構行政總裁Lars Jensen估計,若運費跌幅與○九年相若,業界今年將損失230億美元,但如果運費保持平穩,只受到貨運量急跌影響,損失料只有8億美元,Jensen亦相信後者機會較大,形容是可控的損失。

控制全球五分之一貨櫃輪船隊的馬士基(Maersk)六月中稱第二季需求比原先估計理想,料該季貨運量跌幅介乎15至18%,遠好過之前跌最多25%的悲觀預測。該公司又指,最新市場發展加上採取一些成本控制措施,預期第二季不計入重組開支的經營溢利將較首季好轉,但基於下半年復甦前景不明朗,繼續停發全年盈利預測指引。

14企負債十年激增25%

不過,據經合組織(OECD)旗下國際運輸論壇顯示,14家主要航運公司,過去十年負債增加四分之一至950億美元。富瑞航運業分析員David Kerstens預測貨櫃運費今年跌約5%,即使如此,部分財政薄弱的航運公司若未能取得融資將陷入困境。他指,一如一六年,很多高槓桿的亞洲航運公司,債權違約的風險正在增加。

擁有250艘貨櫃輪的德國Hapag-Lloyd,行政總裁Rolf Habben Jansen稱,若疫情引發的環球貿易下行持續至今年底或更後日子,部分航運公司將會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