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需求弱 難帶動全球復甦

內地公布第二季經濟數據,確認了疫後復甦之路,而且極大機會是全球各大經濟體當中,唯一能在今年維持增長的國家。不過,綜合媒體分析,別指望內地能像○八至○九年金融海嘯時期一樣,再扮演「火車頭」角色,以強勁的需求帶動全球經濟復甦。

刺激經濟方案節制

回顧○八年金融海嘯期間,內地對原材料和其他產品的需求激增,帶動全球增長,例如支持了巴西和德國等經濟反彈,諸如澳洲等更幾乎全靠與中國做貿易來避免衰退。惟今次中國仍未準備好再次「幫忙」,因疫情帶來的打擊遠超十年前,限制了中國扶其他國家一把的能力。再者,相比過去的危機,今次中國提出的刺激經濟方案很節制,某些產業亦較以前更能自給自足,不需太依靠外地進口。

汽車製造業銷售插

德國電動機和風機製造商依必安派特集團(ebm-papst Group)大中華區行政總裁Thomas Nuernberger指出,內地醫院和資料中心對該公司的產品需求已恢復,但汽車產業和製造業的銷售依舊大幅下滑。他認為,中國的消費者和企業對經濟增長的看法變得保守,降低了V形反彈的機會。

德國機械工程產業協會行政總裁Thilo Brodtmann亦表示,中國今年不可能再扮演十年前角色,因不少內地公司仍在掙扎之中。

事實上,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任何經濟增長的消息都會對世界造成重大影響,但分析師普遍認為,中國的需求不如上次危機時強勁,而且某些國家實在傷得太重,即使中國需求維持強勁,也無法協助他們擺脫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