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揮不去 A股慢牛受考驗

中美矛盾由經濟延伸至政治,南海爭議再成焦點,加上全球疫情惡化,明顯打擊投資氣氛。內地股市借勢調整,互聯互通北向淨流出金額更創新高,足見部分外資開始「割禾青」減持離場。事實上,雖然內地經濟有復甦迹象,但目前國際形勢和外部需求依舊不穩,內地就業市場又甚為嚴峻,A股並不具備「快牛」條件,否則人民幣資產炒過龍,幣值過強對復甦有害無利,只會重蹈股災覆轍!

滬綜指自七月初突破三千點水平後,官媒提出股市「健康牛」推波助瀾,致使投資者一下子出現自一五年A股大時代以來未曾有過的亢奮。滬、深兩市成交持續企在一萬億元人民幣樓上,表現驟然領先全球,吸引各地游資順水推舟。資金流入令人民幣兌每美元匯率升上七算水平,成為環球焦點。

直至近日A股終見調整,昨日互聯互通北向資金更錄得淨流出逾170億元人民幣,是否代表市況逆轉?單憑一日數據,顯然言之尚早,更何況若是真正大牛市,都有調整之時。之不過,目前全球多地疫情反彈,確實為下半年經濟復甦添上變數,加上中美不斷增添戰線,南海問題涉及多國利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勢打窒投資氣氛。此外,內地社保基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國家隊」減持金融及科技股,亦考驗市場承接力。綜合內外形勢,滬綜指升勢受阻不無道理。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因素乃月初以來A股轉強,人民幣匯率亦升至七算水平,依目前形勢來看,幣值趨穩對大局有利。惟若資本市場過熱,使人民幣更強勢的話,就不利復甦勢頭,尤其是才剛剛重現回升動力的出口業,背後牽引着大量就業機會及外匯流入,故內地政府實需適時為股市降溫,始有望成就「慢牛」行情。

畢竟,在貿易戰、疫情,以及反華浪潮下,外資在內地製造業固定投資的熱情短期難復舊觀,此時開放金融業,能否從另一渠道打動外資來抗衡美國圍堵尚待觀察。策略上先激活股市,讓其保持一定活力,以便支援企業融資,配合新經濟發展,在國家戰略層面的意義是肯定的。只是凡事過猶不及,既然股市「快牛」基礎不存在,與其勉強推升,倒不如踏實行事,做好市場基建,完善法規和執法,彰顯經濟軟實力,自可吸引長線資金的目光。

說到底,隨着金融市場全面開放,能接受外資可流入亦可流出,指數可升亦可跌,經得起市場化的考驗,才是內地股市能真正成長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