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湖俠客:獨市生意港交所 割喉放血經紀苦

潮流興中概,日日講新股。中資概念股為逃避美國政府打壓,紛紛選擇回流香港作第二上市。加上不少內地優質企業,如生物科技及物管股等爭相掛牌,令香港交易所(00388)備受追捧,股價超越歷史高位,勝過多間本地名牌地產公司,正如賭王金句,「肥到連襪都着唔落」,套用在港交所甚為貼切。

二○○○年六月二十七日,聯交所、期交所及中央結算公司合併而成的香港交易所上市,持有牌照的證券商,按比例獲配售股份。有長遠眼光的券商在持貨多年後發了大財,而部分短視的早早割禾青沽了,只賺得個蠅頭小利。港交所上市後,公司政策更趨商業化,追求業績盈利,以向股東們交代。其中一招,為求刺激更多股民參與炒賣,不惜犧牲了股票經紀的飯碗,取消最低佣金制,希望谷大成交量將收入提高。美其名是追上國際潮流,增加競爭力,加強市場吸引力,然而如此低消費入場便可以吸引投資者的話,為何港交所不將自己的收費同時取消或減免?這樣豈不是更能吸引股民,谷大成交量?諷刺的是,貴為國際金融中心持份者的港交所盡攬得益,獨步股壇,經營此等業務的一眾證券商及領正牌的經紀們卻落得慘淡境況,果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現時市場上除了標榜「零佣金」,或者進取搶佔新股市場的幾間證券行仍然生意滔滔之外,其餘可謂苟延殘喘,已經接近絕命邊緣。自最低佣金制取消後,經營困難,加上日益嚴苛的合規制度,成本激增,收入微薄,簡直令經紀行業無法經營,就差在要不要售賣家當,以求解脫。

經紀行牌僅嗌百萬

過去兩年,隨着內地有興趣來港買證券行的投資者愈來愈少,一些以為靠苦心經營的一間證券行可以賣得好價,已經好夢成空。幾年前市場上幾隻殼價十幾億的券商股,現時跌至仙班,市值億餘也無人問津。而一年前仍然身價千萬元的1號牌經紀行,近期更狠下決心,劈價至百萬元求售。

股票經紀都是自僱人士,既無底薪,又無津貼,更不要說福利,連強積金也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去供,佣金就是唯一的收入。一個取消最低佣金制的決定,就等於扼殺了這些從業員的生計,不少經紀的收入連最低工資也沒有,甚至比外傭的人工還要低,試問考牌還要來何用?難道真的要股票經紀做義工嗎?

正值今年立法會選舉年,冀望當選的金融界議員能為業界發聲,反映當前苦況。回復最低佣金制也許是不少經紀的心聲,初哥建議各讓一步,恢復之餘降低部分,可保住數以萬計從業員的生計。

鄧建初

資深股評家,縱橫金融圈近三十年,看透股壇光怪陸離,經歷多次「缸湖」浩劫,人稱「初哥」。

作者:鄧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