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爆發,很多餐廳被迫暫停營業,為當地送餐業帶來難得的生意增長機會,訂單在三至四月各地居家令實施期間尤其飆升。然而,最新業績顯示,即使在大好形勢下,送餐業依然普遍錄得虧損或最多僅收支平衡,分析認為業界加快整合勢無可避免。
在疫情爆發前,送餐企業不斷向投資者伸手集資,以搶奪市佔率為優先,利潤反而是次要。Carmignac股票業務副主管亞薩爾指出,美國送餐市場競爭激烈,基本上是免費送餐,令業界一直處於嚴重虧損及不斷燒錢狀態。
直至新冠肺炎來襲,送餐業的經營環境出現重大變化。一方面,送餐需求驟增,帶動Uber旗下UberEats首季收入急升52%至46.8億美元,相當於Uber整體收入23%;Grubhub的活躍客戶數目急升24%至2,400萬。最近信用卡數字顯示,其他美國送餐企業DoorDash及Postmates收入均見增長。
不過,與此同時,員工防護措施及市場推廣等開支上升,加上餐廳經營困難,不斷壓低佣金,蠶食送餐業微薄的利潤。以Grubhub為例,二月二日至四月廿七日在美國的廣告開支達2,700萬美元,按年激增40%。
疫情亦導致送餐業遇上新挑戰。一些餐飲集團為求爭取更多生意,不再願意批出獨家送餐合約,更有一些連鎖餐飲店自行投資可賺到更高利潤的外賣服務。
Grubhub估計今季扣除稅項、利息、折舊及攤銷售後盈利只有500萬美元,按年倒退90%,並擔心當經濟重啟,餐廳恢復正常營業後,送餐服務需求可能回落。
市場和經濟環境欠佳下,投資者希望送餐企業盡快扭虧。UberEats副總裁Pierre-Dimitri Gore-Coty坦言,改善盈利能力是公司主要目標,公司五月上旬宣布放棄八個未能取得重要地位的海外市場。
送餐業提升盈利能力另一方法是進行合併,減少競爭。今年初,Uber Eats把虧損的印度業務售予當地競爭對手Zomato,換取對方9.99%股權。
此外,今年一月有報道指,同時是Uber和DoorDash主要投資者的日本軟銀,早在去年中曾游說兩家公司合併,而Uber今年二月曾向Grubhub提購。消息在五月曝光,雖然雙方未能就價錢達成協議,但這些潛在交易反映行業的整合需要。
事實上,各地送餐業過去一年已經開始出現併購潮,荷蘭Takeaway.com收購英國Just Eat,涉及62億英鎊。合併後新公司Just Eat Takeaway上周突然宣布「搶親」,同意以73億美元股份收購Grubhub,交易完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送餐平台之一,業務覆蓋25個國家,活躍用戶達7,000萬。此外,以德國為總部的Delivery Hero,去年底斥資40億美元收購南韓Woowa。
至於網站巨人亞馬遜於二○一八年結束自家送餐服務Amazon Restaurants後,去年斥資5.75億美元投資戶戶送(Deliveroo),雖然交易於今年四月獲英國監管機構臨時批准,然而,因為疫情導致公司財政惡化,可能被迫結束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