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五疑惑逐樣拆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市場情緒普遍悲觀,恒生指數今年首季挫逾16%,期間更相當波動。雖然近日市況回穩,但不排除會再次大上大落,以下羅列後市五大假設情況,不妨研究怎樣見招拆招。

長期見「熊」? 調整期料持續縮短

股市會進入長期熊市之說,其實早在一九年底市旺的時候已經甚囂塵上,然而美股要到今年三月才正式進入熊市。

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自二月二十日至三月底,美股三大指數均累計下挫逾20%,進入熊市,本輪下跌速度為史上最快,標普500指數僅在短短六天便從歷史高位下瀉逾10%,是歷來時間最短的一次。

酒店業或率先復甦

他表示,在樂觀情況下,疫情在全球擴散一段時間後,在夏季得到控制,全球經濟走出衰退並且逐步恢復。不過,在悲觀情況下,美國疫情失控,經濟基本面受到嚴重衝擊,深陷衰退,股市會繼續「跌跌不休」。

事實上,股市會否長期陷入熊市,重演如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引發長達近3年的熊市?市場當然沒有「水晶球」,然而,不少券商早前發表報告,預計航空、酒店、零售等行業可望在本年第三季或第四季復甦。

CFRA Research首席投資策略師Sam Stovall亦稱,近年從熊市復甦時間一直縮短,或因為在互聯網的世界,人們能夠更快的對重大事件進行評估。

亂市高危?多元資產配置抗跌

股市一度重挫,不少人已經重新分配資產組合,或持有更多現金,甚至投放於派息高、風險較低的資產之上。

5G概念股趁低吸納

富達國際多元資產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認為,面對波動市況,投資者可透過多元資產配置,增強投資組合抗跌力;而在增持防守用的資產時,投資者可留意中國政府債券、高評級亞洲美元信用債、黃金和日圓等避險資產。

至於港股的中長線部署,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稱,一些5G概念股,例如中國鐵塔(00788)、中芯國際(00981)等都值得伺機逐步吸納,但要預捱一段較長時間,不應期望短時間獲利。

他表示,目前較樂觀的估計是全球疫情在第三季中或以後受控,如果投資者要博「V形」反彈,不妨留意一些之前跌得很殘,但有潛力的股票,板塊可留意零售、收租股等。

通脹升溫?黃金磚頭蓄勢炒上

過去十年間,美國的通脹率一直非常溫和。可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美國破天荒在短時間內減息1.5厘,兼提出購債規模不設上限的無限量化寬鬆(QE)措施,引發通脹升溫的憂慮,尤其是當經濟衰退,通脹卻升溫繼而衍生出滯脹風險,更令投資者懊惱。

受惠美國無限QE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溫天納稱,美國無限QE有很大機會令通脹重臨,深信近期股市「跌唔落」,已經是通脹的徵兆。

他估計,未來通脹的第一波,有機會在資產價格中體現,屆時資金追逐資產之下,股市、樓市價格都會上升。不過,他補充,「如果疫情不退,經濟活動弱,其實較難發生通脹」。

至於通脹升溫前投資應怎樣部署,傳統智慧告訴我們,黃金和磚頭(買樓)是一個好的抗通脹投資工具。然而有分析員提醒,買樓始終槓桿較大,投資者宜先評估自己財務風險才入市。

心急撈底?分注買入 分散風險

美銀證券三月時對外媒表示,做了一張「熊市見底清單」,並指六項指標之中,已有四項應驗,可能預示市場將會見底。然而,美國銀行在最近發表報告,表示在當前的經濟衰退下,熊市平均要持續約11個月,股市還遠沒有觸底,更遑論反彈。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表示,不少人都以新冠肺炎新增個案緩和作為指標,去估計大市何時見底。不過,他指出,部分國家確診人數仍在增加,但另邊廂中國湖北解除「封城」後,股市卻突然反撲,不少基金蜂擁入市。被問及股市升市會否持續,他認為實體經濟仍差,恒生指數或在24,600至25,100點便「行人止步」。

傳統智慧而言,「跌市莫估底」。有分析員表示,如果覺得股價低想買入的話,不妨分注分階段入市來分散風險。

博彈時機?汰弱留強 降低負債

現時市場分析頗為兩極,一派認為現在是最低殘的時候,沒有理由在這個時間沽貨;另外大股東在這段期間不斷增持,股價有望在疫情過後反彈。另一則是技術派,認為應該要嚴守止蝕,一般止蝕位會訂在買入價之下的15%。

檢討財務狀況

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以一個理財角度指出,在這個「疫市」,投資者應該衡量自己整體財務狀況,若然借貸較多及有高槓桿,應該盡快沽貨套現來減低槓桿,以減低自身的風險。

另外,他又認為博反彈只會出現在大型、強勢的股票。投資者如「坐艇坐得深」,可視這些持股為弱勢股,例如一些過氣的強勢股如利豐(00494)、思捷環球(00330)等,這些股份在現今疫情未見曙光時只會借勢調整,難以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