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美國財政部周一宣布計劃在四至六月期間,破天荒地發行國債近3萬億美元(約23.4萬億港元)以助支撐經濟。另有數據顯示,美企一月起累計發債規模達8,000億美元,為歷來同期新高。公私雙方過度舉債開始引發市場憂慮,一旦通脹報復式反彈,恐引爆債災。
自疫症波及美國經濟後,華府不斷為經濟注入資金,包括向各大小企業提供財政援助和貸款,甚至直接向民眾派錢。加州周一成為首個向聯邦政府貸款,以發放失業救濟金的州份,涉及3.48億美元(約27億港元)。
為填補龐大開支,華府估計截至九月底止全個財政年度,需借入4.5萬億美元(約35萬億港元),是前一年度1.24萬億美元的2.6倍左右,當中四至六月的金額,較○九年金融海嘯時期整個財年發債1.8萬億美元還要高。
另邊廂,聯儲局自三月出手救市後,美國企業發債金額出現爆炸性增長,三、四月分別達2,533億和2,618億美元,後者按年增長78.1%,而垃圾債券發行金額,亦由三月僅35億美元,跳升至337億美元。至於上周公布季度業績的蘋果公司(Apple Inc.),剛於周一發行四筆、合共85億美元的債券,佔全日發行量超過三分之一。
儘管外界同意華府及聯儲局大規模刺激經濟,但亦擔心帶來道德風險。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利安稱,理解聯儲局有關購買企業債的做法,惟覺得當局在垃圾債方面走得太多,讓一些不應該借到錢的機構籌到資金,加劇市場對殭屍企業的憂慮。
股神巴菲特早前就曾表示,聯儲局做了正確的事情,但不認為這沒有後果,如果做得過多,更可能會產生極端的後果。
事實上,市場正擔心通脹突飆會刺穿債市泡沫!對一些專家包括英倫銀行前官員古德哈特而言,超寬鬆財政及貨幣政策,加上大宗商品短缺、供應鏈斷裂,以及全球化煞車的環境,可能造成的極端後果是全球通脹「報復式反彈」。他們又揣測,央行或面臨保持低息的壓力,因涉及政府償債成本,惟這亦會進一步加劇通脹風險。
曾在金融海嘯後協助美國財政部重組經濟的Guggenheim證券聯席主席Jim Millstein稱,投資者需為疫後債務急升而埋單,意味「減稅時代結束」。他指出,有錢人將不能避免面臨更多的稅項,亦同時擔心債務負擔增加的企業無法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