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製造業攬炒

儘管中國已重啟生產活動,但四月亞洲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仍然「攬炒」,其中,日本、台灣及南韓齊齊創下十一年來新低;印度及印尼更雙雙下挫至27.4及27.5,不但失守盛衰分界線50水平,更是有紀錄低位。分析指,為防止海外疫情擴散,各國仍實施謹慎措施,將引致全球經濟活動收縮。

華興證券宏觀及策略研究主管龐溟指,海外疫情對中國經濟的二次衝擊開始逐漸顯現。中國四月官方製造業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及進口指數分別按月下滑至33.5及43.9。加上傾向中小企業、出口企業的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回落至49.4,重陷萎縮,顯示中國製造業景氣仍欠佳。

企業停工 供應鏈受壓

外電引述大行高盛的報告稱,今年第二季中國經濟仍將面臨不利因素,包括外部需求急劇放緩、破產及失業情況增加等新一輪效應可能浮現等。惟該行料,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升0.6%。

亞洲多地製造業數據再次跌入低谷,南韓作為全球貿易的晴雨表,四月相關PMI跌至41.6,為○九年一月金融危機爆發後低位,新出口訂單更降至過去十六年來最差。IHS Markit經濟學家Joe Hayes指,儘管中國正在復工復產,但不足以抵銷其他國家經濟疲弱對其造成的衝擊。

與此同時,同月日本及台灣製造業PMI亦分別縮減至41.9及42.2,行業景氣度再度惡化,而台灣衰退速度亦為○九年一月後最嚴峻。

IHS Markit聯席總監Annabel Fiddes指,多國疫情肆虐,導致企業大規模停業,出行受限,供應鏈壓力加劇。此外,最新調查顯示,供應商交付期創下○四年有調查來最嚴重延遲率。受訪製造商預期,未來一年產量下降,業界悲觀度亦為有紀錄來最差。

經濟難望V形復甦

施羅德投資首席經濟師及策略師Keith Wade認為,經濟活動下跌將為企業融資帶來沉重壓力,繼而導致嚴重的破產和裁員潮,且對小型企業來說影響尤甚。隨着經濟受損變得愈趨明顯,各國解封措施的壓力亦變得更為迫切。然而,他相信,市場對經濟可能出現「V」形復甦的預期似乎過於樂觀,因此該機構在下一輪的預測中,很可能下調今年環球經濟增長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