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消費券有助經濟復甦

中國在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為恢復經濟推出大量措施,放寬銀根、減低稅費,為提振內需市場,更降低部分商品關稅、消費稅。地方政府推出消費券,以鼓勵消費去推動經濟,包括大灣區多個城市在內相繼發出數以十億元計的電子消費券,除了用於消費外,還可入油、景點入場等,初步反應令人鼓舞。

推動內需 發揮雪球效應

消費券不是新事物,十年前金融海嘯爆發後,內地及台灣都透過發行消費券,推動經濟齒輪。內地是由地方政府發行,省市各自發行形式不同。台灣則是由政府發行,每位公民達六千台幣,在六個月內於當地消費,可轉手使用,甚至支付車資和員工薪金,就如同短期貨幣,最終可向指定銀行換回等額現金。當時有研究指,發行消費券成功推動GDP約1個百分點。

近日香港也有聲音建議政府派消費券,去提振疫情過後的消費市場,以達到保企業的同時保就業,而且低收入家庭也可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達到紓困效果。可惜,政府一如既往的以籌備時間長和行政費用高等理由否決。

本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出向18歲永久居民派錢一萬元,受大多市民歡迎之餘,也有意見認為這筆約710億元的款項未必會投入經濟鏈,部分會被儲蓄起來,或投向非消費行業,對一潭死水的消費市場未必有裨益。

由於消費券必須用於消費,加上有時限,如果發行10億元,這筆錢就會在市場中滾動,若果商界能夠配合,就可以將雪球滾得更大,對復甦經濟有更大助力。

政府宜與商界互相配合

從國際疫情,可預見今年國際旅遊大減,對於依賴遊客的旅遊業、零售和運輸等來說是致命。故此,希望政府可以再度考慮發行消費券,作為第三輪的防疫抗疫基金內容之一;利用誘因,鼓勵各行各業去創造吸引消費券的配合行為,提升消費動力,例如商界也可發行只供本地使用的消費券,而發行額可按企業過去的營業額設定比例上限,發出的額度可以申請稅務豁免等。

此舉,即使是現時基金未能覆蓋的行業,也可各自謀劃吸引消費券的招數,相信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動力。

黃紹基

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 黃紹基

作者:黃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