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加強資助企業刻不容緩

本以為內地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已是今年最大的「黑天鵝」,怎料這隻「鵝」竟滿天飛,令病毒迅速擴散至世界各地,重創全球金融業。

屋漏偏逢連夜雨,三月中旬沙特阿拉伯又與俄羅斯因石油減產談判破裂而爆發「減價戰」,油價隨即暴跌,拖累全球股市一同「陪葬」。

疫情累產業鏈停擺

美股歷史性一個月內出現四次熔斷,蒸發約三分之一市值;歐洲及亞太區股市亦跟隨下跌,屢創新低,甚至還出現外匯、債券、大宗商品及黃金價格全部被「無差別拋售」的情況。

惟隨着美聯儲「無限量寬」救市、各國央行紛紛放水,以及G20宣布向全球經濟注入5萬億美元救市後,有不少經濟分析師認為,股市將會出現V形反彈,收復至少一半的跌幅,亦有人預計美股最快六月便能收復全部跌幅。

不過,筆者沒那麼樂觀,因現時不確定因素仍未完全消失,且市場恐慌情緒仍處在較高水平,此階段很難斷言股市及經濟會快速反彈,投資者還是要小心為上。

事實上,與○八年金融海嘯和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不同,今次環球金融危機並不是由經濟因素或金融問題所引起,而是由病毒導致全球經濟活動急停,尤其是實體產業鏈停擺而觸發的金融危機,與以往的危機性質有異(SARS影響範圍較小)。

因此,過往行之有效的所有金融層面的救市和刺激經濟措施,如印錢、降息等,效果可能都會大打折扣,或者失效。如何盡快遏制病毒在全球的傳播,紓緩民眾恐慌情緒,以及盡快令企業回復生產,才是今次救市的關鍵。

有利穩定金融市場

要知道,金融業與實體產業鏈唇齒相依,當實體產業鏈長時間停擺,實體經濟面臨重大危機之時,資本市場也必然會恐慌及崩潰。

現時反映市場恐慌情緒的VIX指數仍處在偏高位置,可見市場依然處於極度不安的狀態,若疫情長時間持續或出現新一輪爆發,隨時再次引發金融市場「海嘯」,屆時再多的救市措施可能都作用有限。

除遏制病毒傳播外,金融市場更希望見到各國政府對實體產業及企業進行直接的援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就指出,疫情是另類危機,貨幣政策作用有限,美國政府應暫時忽略財赤,向受疫情影響的人提供大量資金,即「直升機派錢」。

事實上,受到油價和封關雙重打擊的波音公司,在早前傳出可能會得到美國政府注資後,股價一度飆升逾20%。

由此可見,對實體產業和企業的直接援助,有利穩定金融市場,非常時期就要用非常方法,特區政府亦應考慮擴大直接支援中小企業的力度,助企業度過困境的同時,維持本地金融市場的穩定。

至於市民大眾,疫情期間多個錢,對緩解停工和失業等帶來的經濟壓力必有幫助,所以政府派錢宜早不宜遲。

李秀恒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作者: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