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恐零增長

內地二月份官方採購經理指數(PMI)驚現斷崖式暴跌後,三月兩大行業PMI均如期按月急速反彈,雙雙收復50盛衰分界線,反映行業重返擴張水平,其中製造業錄得52,創一七年九月後高位。不過,分析預料,單月調查數據「V」彈走勢或曇花一現,受海外疫情衝擊外需等四大阻力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仍不樂觀,世界銀行在較壞情景下更預期,今年內地經濟按年僅升0.1%。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三月製造業PMI由二月歷史低位35.7,按月勁升16.3個百分點。同月非製造業PMI為52.3,綜合PMI高達53,分別上漲22.7及24.1個百分點。

全球衰退 通縮困擾

國統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負責人指,可理解為三月逾半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較二月好轉。由於內地主要宏觀經濟數據多以按年計,故PMI按月回升並不代表其他主要宏觀經濟數據隨之上行,也不反映企業實際生產經營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麥格理資本經濟學家胡偉俊發表報告指,現時並非慶祝經濟回暖的時候,更料四月PMI可能再度跌穿50水平,以及三月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及零售額等主要活動數據,將繼續出現按年負增長。內地經濟前景仍面臨四大阻力,主要是第二波疫情爆發、第二季全球經濟衰退、油價暴跌導致通貨緊縮,以及樓市急挫的潛在危機。

國統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亦指,三月製造業PMI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仍較大,反映資金緊張及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1.7%及52.3% ,比二月增加2.6及4.1個百分點。值得留意的是,行業新出口訂單及進口指數仍處於收縮區域。現時全球疫情加速蔓延,外貿增長遭受嚴重衝擊,內地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鏈恢復正面臨挑戰。

世界銀行在報告指,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內地供應鏈中斷,現已造成全球衝擊,令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面臨全球金融衝擊與經濟衰退的前景。在基本及較壞的兩個情景預測下,今年內地GDP按年增速將分別降至2.3%及0.1%,即近乎零增長。惟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不認同相關預測,因世銀或未計入內地有機會推出的刺激經濟方案。

「不可能實現6%增速」

儘管反映內地三月PMI的數據遠勝市場預期,但不少大行及專家分析依然「企硬」,維持今年首季內地GDP負增長的看法。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坦言,倘若內地經濟第二季也是負增長,全年GDP可能徘徊在零增長水平。假設今年冬季再爆發疫情,屆時GDP跌幅更不堪設想。

事實上,內媒也引述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近日言論指,鑑於內地經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倡議今年不再設定GDP增長目標,又指今年經濟實現6%增速是不可能,否則很可能把宏觀政策「綁架」,即被迫搞「大水漫灌」式強硬刺激經濟方案。

人行兩日擲700億救市

為保經濟,內地持續救市,人民銀行周二繼續開展七天期逆回購,利率持平在2.2厘,連續兩日向金融機構累計淨投放7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