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經濟須撤辣招 滅財赤一箭雙雕

財政預算案一如所料推大規模逆周期措施,涉逾千二億元,致使下年度財赤創新高!事實上,香港經濟四面楚歌,企業和市民如熱鍋上螞蟻,政府善用儲備大力度救急,乃理所當然。之不過,無着手撤辣來穩經濟兼強化財政基礎,則再次顯示施政缺前瞻,令振興經濟之路變得更艱巨。

去年香港經濟出現自○九年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負增長,隨着今年受疫情重創,就業市場極其嚴峻。依照目前情況,首季經濟一定大幅萎縮,次季也未許樂觀。展望下半年,美國及香港皆有重要的選舉活動,以及中美展開次輪貿易談判等不穩定因素,能否收復上半年失地不無挑戰。

政府預期,截至今年三月底止財赤達378億元,未來幾年好大可能仍有赤字,預計至二五年三月底,財政儲備會由一九年三月底的1.17萬億元降至9,371億元,即蒸發逾兩千億元,至僅夠十五個月政府開支。雖則話面對當前危機,政策沒有太多選擇餘地,但中長期如何管理財政風險,政府責無旁貸。

過去樓市實施「辣招」,目的是遏抑樓價升勢。可如今此威脅基本上不復再,取而代之是旺區吉舖處處、新盤滯銷、二手頻見劈價成交,化解樓價下跌風險才是頭等大事!再講,樓市「辣稅」加上收緊按揭成數措施實施以來,嚴重窒礙二手樓市流轉,是促使這些年樓價飆升的「黑手」。政府一直強調奉行自由市場原則,另一方面卻未有因應市場變化而主動檢視其「有形之手」,實在令人費解。更何況,繼續向豪宅、中高價,抑或上車盤一刀切維持「辣招」,既窒礙外來投資,變相「倒米」,又無助市民上車,哪有不變之理?

要知道,香港稅基狹窄,遇上經濟衰退,利得稅和薪俸稅大跌,政府收入就下降,而在經濟衰退下又要大增開支,入不敷支的日子能捱多久?面對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內外因素複雜多變,難以預料,財政風險不容忽視。要開源,具體上可研究推動樓市公私雙軌制,一方面致力增加公營房屋供應,滿足市民住屋需要;另一方面讓私營樓市按市場化發展,既能吸引外資,又可增加賣地及物業印花稅收入,幫補公營房屋市場及財赤,這正是新加坡房屋政策成功的關鍵,值得借鏡。畢竟土地資源也是香港寶貴的社會資源,政府有責任善加利用。

莫待無花空折枝,目前正是鬆綁樓市,短期化解重大隱患的契機,還望政府認真考慮、好好把握,化危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