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通脹齊來襲 大水漫灌反累事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尚未受控,內地春節後製造業復工進度仍欠理想。當全國大量勞動人口被迫困在家防疫,不但各行各業受重創,消費市道亦因而冰封,幾可肯定首季經濟會按季萎縮,問題是頹勢會否延續至次季,令經濟罕見連續兩季收縮,符合衰退定義。可股市在這關鍵時刻仍舊憧憬內地救市,問題是放水不無代價,且成效不無變數,如何跨過這道坎,實在充滿挑戰!

疫潮當前,如今最重要是控制疫情不要再擴散,可已到了二月中旬,感染人數仍在飆升。由於封城、封村,大量民工滯留家鄉,未敢冒險重返城市開工,影響着全國、甚至全球的產業鏈。內地政府自知事態嚴重,已積極應對,包括主動提供市場流動性以協助企業周轉,並加強行政管理,務求盡快讓工廠復工,而更關鍵的一個動作,就是出盡全力穩定中港股市,只要確保金融市場穩定,便能穩住匯率及企業融資渠道,亦能穩定市場信心,至今可謂見效。

不過,靠放水支撐金融市場僅能「治標」,當局下一步必定要「治本」地刺激實體經濟,以彌補首季缺陷,可似乎束手無策。過去中國致力進行宏觀調控和去槓桿,如今顯然不但不能去槓桿,更有迫切需要掉頭減息,除了貨幣政策外,還需財政政策提供支援!之不過,若當局急於一時而選擇「大水漫灌」,導致通脹加劇,必後患無窮。

誠如近日有國際評級機構已預警,如果內地只顧加大開支救市,或會影響主權評級及前景。須知道目前地方政府債台高築,以專項債形式大興土木,一則回報多半欠佳,二則債務如無底深潭,長期入不敷支,對金融體系已構成根本系統性危機。一旦中國的信貸評級被下調,舉債成本就會攀升,到頭來企業受害,刺激經濟成效亦要打折,得不償失。

更甚的是,別忘記中美貿戰尚未完結,經歷今次疫情打擊,最怕的不是中國在談判桌上的籌碼被削弱,而是「反全球化」!外資加速重組全球供應鏈布局,勢令中國這個全球製造業「心臟」面對資金及技術短缺,傷及經濟「筋骨」。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目前中國的處境,可謂處於極地寒冬,內外交煎。本來,經濟興衰起伏,潮起潮落,不足為奇,問題是一下子要面對一大堆結構性問題,貿戰再加上「疫」戰,令危機變得更複雜、更難處理。也許,只能說逆境是一種磨練,既來之,則安之,天不會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