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國經濟活動幾乎停頓,勢拖累全年經濟。華爾街著名投資大師Scott Minerd直言,內地首季經濟最差可能收縮6%。雖然內地急欲出招刺激經濟,但有分析指,目前承擔基建資金的政府專項債已高達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正面臨雪球愈滾愈大的違約風險。
管理資金規模達2,750億美元的美國投資服務公司Guggenheim Partners,其首席投資主管Scott Minerd指出,疫情令中國運輸停運及工廠停工,經濟產出驟減,短期內不太可能回復至農曆新年假期前的水平。若疫情持續,中國經濟放緩將蔓延全球,油價更可能由近期的每桶50美元,暴瀉至25美元。
他續指,目前股市仍然上升,反映投資者低估新冠肺炎對中國及全球經濟的影響;又警告疫情或成為全球金融市場泡沫爆破的最新隱憂。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更將內地全年經濟增速由5.7%下調至5%,警告若內地急於採取強力刺激措施,以支持經濟增長,可能對主權信用評級構成威脅。
該機構解釋,內地已推出措施幫助企業應對疫情損失,若隨後再大幅增加財政支出或允許信貸顯著增長,以實現經濟增長目標,其財政和經濟指標或會大幅轉弱,因而導致評級下降。目前標普對中國的評級為「A+」,展望「穩定」。
標普預計,疫情有機會於今年第三季受控,屆時相關負面影響對中國主權評級的壓力可望紓緩,疫情對內地經濟及財政收益造成的損失將於明年改善。
滙豐亦因應疫情發展,下調內地首季經濟增長預測,由5.8%降至4.1%,全年預測則由5.8%降至5.3%,並指疫情已開始影響旅遊、貿易、供應鏈及其他方面。
不過,外電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未清楚迅速擴散的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影響,但預計內地經濟在中長期內保持強健,更負面的情況可能影響全球供應鏈。
事實上,中國財政部宣布第二輪提前下達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累計達1.848萬億元。分析指,此舉是協助地方政府應對疫情及加快復工後的經濟復甦,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
值得關注是,用於基建的專項債餘額在去年底達9.44萬億元,較當年約8.45萬億元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高出近一萬億元。彭博報道,在27個已公開去年政府預算收入的省份,逾六成料錄負增長,意味地方政府積極提振經濟,同時償債壓力愈來愈大,違約風險上升。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亦指,基金預算和專項債的缺口確實愈來愈大,如果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基金預算,會產生償還壓力。
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徐高稱,為對沖疫情爆發帶來的負面衝擊,通過發行專項債給基建提供更多融資的必要性更高,料全年新增專項債額度,有望達到3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