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通脹5.4%逾八年高

受農曆新年假期及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夾擊,內地今年一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升穿「五字頭」,按年急漲5.4%,增速創逾八年新高。同月生產物價指數(PPI)亦升0.1%,為去年五月後首次由跌轉升。市場憂慮新冠肺炎恐進一步抬高物價,首季內地經濟的滯脹風險將全面升溫。

滯脹即是停滯性通貨膨脹,意指經濟增長停滯但物價持續上升,或令內地經濟雪上加霜。因生產成本趨升,有機會壓抑就業市場,經濟或陷惡性循環。

核心CPI僅上漲1.5%

中國國家統計局指,今年一月非食品價格按年漲1.6%,當中醫療保健類上漲2.3%,增速重返去年八月高位。若扣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一月則漲1.5% ,按月擴大0.1個百分點。

值得留意是,疫情重災區的湖北,一月CPI按年升5.5%,略高於全國水平。國統局認為,當地市場供應及價格仍穩定。不過,內地疫情擴散未止,分析預期二月內地通脹率仍然高企。

大華銀行料內地物價續有上升壓力,因疫情改寫內地供應及需求,並提高中外貨物交通運輸成本。內地消費及工業產品供應需時重回正軌,物價可能持續上漲。

事實上,內地去年經濟增速僅6.1%,正處於廿九年低谷,但內地通脹率已連續三個月在4%之上,早有分析指內地經濟將受滯脹威脅。評級機構惠譽近日料若疫情到第二季才受控,內地首季經濟增長按年恐接近約3%,意味滯脹隱憂有機會加速浮現。

另一評級機構標普則指,內地龐大網上銷售可能幫助內地零售避過收縮。整體而言,疫情對內地零售業的負面影響可能持續兩季,但網購增長將避免內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收縮。

PPI回暖勢頭難持續

至於反映工業層面物價的PPI,今年一月終於扭轉七個月以來的按年負增長,主要受去年價格變動的滯後影響。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提醒,在疫情的影響下,銅以及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相信內地PPI回暖之勢有機會不會持續,甚至在二月再度陷入負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