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冷鋒響警號 樓市承接受考驗

受貿易戰及本土社會動盪雙重夾擊,香港經濟衰退早已惡化,詎料悲劇接二連三,武漢肺炎有機會在社區大型爆發,前景一下子滑入「黑洞」,根本無險可守。一直看似穩如泰山的香港樓價,近期已有「山雨欲來」之勢,二手業主劈價大增,銀行估值愈趨審慎,正好預示極地寒冬還在後頭!

回看過去逾十年低息環境,衍生資產泡沫,充斥着全球主要城市,香港當然不例外。在土地長年供不應求而人口持續增長下,二手樓價指數由○九年初升至去年六月高位,累飆逾兩倍,使樓價與市民負擔能力嚴重脫節,怨氣日益加重。過往經濟勉強有增長,處於全民就業狀態,仍可靠「父母幹」、甚至「祖父母幹」置業,惟繼去年第三季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跌2.8%後,第四季再按年跌2.9%,全年GDP實質跌1.2%,為○九年全球金融海嘯以來首次「見紅」,今年首季更是絕望,何來上車意欲?眼下經濟明顯轉差,但二手樓價指數與去年歷史高位相距仍不遠,在「疫」市下豈能持久?

事實上,如今各行各業經營極度困難,打工仔無工開的情況如同疫情不斷擴散,不但用家上車意欲受創,更會窒礙投資需求,可預見下一波拋售潮很可能會來自企業或個人投資者急沽套現,這絕對考驗市場承接力。除了本土因素,中國經濟遇上「黑天鵝」,相信內地居民也要節衣縮食,對境外物業投資需求自然下降,甚至反過來加入沽貨行列,加速香港樓市跌勢。當住屋與投資兩大需求來源雙雙放緩,即使低息持續,也難以支持樓價高企。

過去一季黃金地段吉舖湧現,近期就連一向堅挺的住宅劈價沽售個案亦增加,致使銀行在估值上取態審慎,以近月二十大屋苑二手住宅估值為例,逾半按月下跌,絕對是樓市「風向儀」。實際上,當銀行估值下降,市況往往會更差,買家憂慮估值不足,自然未敢貿然接貨,風險不可不察。

面對經濟萎縮,企業與市民皆感悲觀,銀行經營注重風險管理,面對壞帳急升而貸款需求下降,「落雨收遮」自保實無可厚非。倘若疫情影響中港物價飛升,更會限制內地減息空間,刺激經濟復甦談何容易,各行各業前景惡化,勢成為觸發樓市大調整的最後一根稻草,而且危機來得既急且快。須知道如今中港狀況已非「沙士」之時,今次疫後經濟迅速復甦可能性甚低。春寒入骨清,愁對危城,香港人只有自求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