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車市恐長期陷困

全球汽車市場正在萎縮,難以為疲乏的全球經濟帶來支持。全球汽車銷售繼一八年下跌後,剛過去的一九年和今年亦料進一步下跌。一些市場人士認為,汽車銷售下跌只是全球經濟陷困的短暫結果,但業界面對的結構性風險仍然不容忽視。

貿易壁壘增加、排放監管收緊,均導致汽車製造商成本大增。與此同時,許多國家的汽車市場已見飽和,共乘服務崛起更帶來進一步衝擊。

中印銷售齊跌逾一成

在美國,汽車銷售於一六年見頂;歐盟汽車銷售則早於二○○○年見頂,日本更早於一九九○年見頂。市場原本預期新興市場會接力成為增長引擎,但這些市場似乎也只是橫行狀態,例如中國市場過去十二個月的汽車銷售較一八年中跌12%,印度市場亦跌14%。

由此可見,市場上的汽車已滿足所有需求的情況可能正逼近,這亦解釋了全球汽車業動盪的原因。全球最大汽車零件供應商之一的德國Continental早前宣布大手撥備,並警告未來五年的汽車生產難望顯著改善;通用汽車(GM)計劃關閉廠房、節省成本和更多地投資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引發罷工。

由於汽車業影響巨大,汽車業疲弱對全球經濟的打擊不容輕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估計,汽車業佔全球經濟約5.7%及佔全球貿易約8%。一八年全球經濟減速料有五分之一源於汽車業,貿易放慢則有三分之一源於汽車業。

一般而言,技術創新會令產品變得更便宜、更優質。但這個情況似乎並不適用於汽車業用於減少排放的技術,例如電動車價格較高,雖對環境有好處,但消費者壓力卻加重。

新興市場方面,中國和印度過去的信貸過度寬鬆令能力較低的消費者也能買車,如今正承受後果。亞洲汽車顧問公司ZoZo Go行政總裁鄧恩稱,中國市場雖有14億人口,但大部分有能力買車的消費者集中在東部沿海的主要城市,這些城市很大程度上已飽和。許多中國城市又限制新車登記,電動車補貼亦減少,以致許多富裕的中國人只擁有一輛車,並以使用共享服務作為次選。

高關稅料成「新常態」

對汽車業而言,今年仍充滿挑戰,貿易協議仍是主要憂慮,業界擔心全球關稅會變成「新常態」。英國蓄勢脫歐亦令廠商神經緊張,從標致母公司PSA到日產在內的車廠均警告,脫歐後的潛在關稅和邊境檢查,或令廠房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