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元旦,過往不少人都藉此機會送舊迎新、訂立目標,以期新一年有新開始,惟受社會氣氛拖累,相信今年無可避免心情凝重、難以釋懷,政府施政更是落筆打三更,在除夕揭露樓市供應不達標之餘,更間接宣布小市民「置業夢」難圓!
政府昨日公布了最新一季的賣地計劃,連同之前三季的供應量,截至三月底止的本財政年度涉及單位供應量不足萬二伙,僅達全財年目標不足九成,意味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會持續。與此同時,差估署亦公布,去年十一月私人住宅售價按月升約1.78%,扭轉了過去連跌五個月的頹勢,總結首十一個月樓價仍有得升,多數升幅更集中在銀碼較細的「上車盤」。
面對供應追不上,政府再次發揮其偷換概念的語言「偽術」,竟強調若計及最近三個財政年度,總單位供應量合共約5.2萬伙,較三年目標共4.9萬伙為多。那麼,請問過去三年樓價又升了多少?根據地產代理公布的樓價指數是超過兩成。事實正正反映政府根本沒有決心解決住屋問題,心態上得過且過,更容易惹人官商勾結的揣測,市民焉能沒有怨氣?
若果說,政府是擔心樓價會因經濟陷入大幅度衰退而下跌,故減少供應的話,實在貽笑大方。香港社會動盪發展至今已超過半年,樓價卻異常堅挺,在在反映供不應求是不爭事實,加上全球各地的央行未有意欲收緊貨幣政策,游資仍在各地流竄,倘若香港局勢得到緩和、甚至妥善解決,必然再次推高資產價格。難道前任政府於○二年推出「九招」大幅減少房屋供應量的教訓仍未夠深刻?到了○九年金融海嘯期間,經濟蕭條狀況與現時雷同,當時各界已苦口婆心要求復建居屋,但政府一律充耳不聞,甚至多次發表涼薄言論,自以為懂得經濟,以免貿貿然增供應而加劇未來樓價急挫,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結果是樓價一直飆升,遺禍至今。
在供應持續短缺下,棺材房、工廈劏房、納米戶等畸形住屋生態應運而生,久而久之更成為常態,顯然是年輕人怨氣的一大來源。想不到十多年後的今天,政府依然重蹈覆轍,火上加油,勢要讓歷史重演,使社會處於更撕裂境地。
面對樓市問題,一言以蔽之:增加供應,刻不容緩!既然政府自己也有目標,不努力完成之餘,更意圖自圓其說。這樣不肯承認有缺失的表現,正正反映市民若想政府有所作為,幫助解決住屋問題,實是對牛彈琴、高估了他們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