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華經濟「保六」有難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十二月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全面做好「六穩」,並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保住增長。中國人民銀行前顧問余永定教授曾發表的《經濟增速已滑至6%,該煞車了》,主張採取更積極財策刺激增長,甚至要突破財政赤字3%的紅線。另一些更樂觀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已見底,就如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的盛松成撰文稱,中國經濟已觸底反彈,持續改革和技術進步。

為中國經濟創造增長動力,二○二○年增長應不會低於6%。此言論一出即引發不少爭議,國務院參事夏斌認為6%並非不可突破的底線。他指,明年5.5至6%的增速是基於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得出較實際的區間,與其利用刺激經濟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不如關注民企發展等推動增長。主要外資大行預測二○二○年中國經濟增長約為5.5至6%,「保六」難度相當大。筆者認為該等預測已十分合理,決定中短期經濟增長的因素,離不開消費、固定資產投資、政府支出和外貿表現。

消費放緩 幣策失效

先看消費增長,瑞信於今年第一季發表8個新興經濟體的消費意欲調查,反映中國消費意欲放緩,對耐用品和奢侈品尤甚。而數據亦顯示,消費年增長率由二○一二年的12.5%減至一八年的9.5%,預期一九年的增長極可能降至9%。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今年一月至十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年增長率為5.2%,為有紀錄以來新低,中央經歷了○八年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方案帶來的產能過剩和壞帳上升,至今仍未能徹底解決,預見中央不會再大量利用固定資產投資提振經濟,避免重蹈覆轍。

近月,中央已多番透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包括地方政府發債1萬億元人民幣,實施2萬億元人民幣的減稅降費措施。更於五月和九月透過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注入4,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十二月再注入3,000億元人民幣。惟連串舉措未對經濟增長產生明顯效果,經濟增長由第一季的6.4%跌至第三季的6%。

競爭加劇 外貿續挫

外貿亦未見明顯反彈,一九年十一月中國出口增長與上年同期比較挫1.1%,已連跌四個月,市場憧憬中美貿易談判協議敲定後,外貿將有所改善,但這推斷或太樂觀,除美國外,歐盟是中國最大出口地區,歐盟今年上半年的增長僅1.5%,明年料未有太大改善,中國出口難獨善其身。更重要的是,國內生產成本攀升,就算沒有貿易戰,歐美進口商也會從其他低成本地區進口貨品,中國出口競爭力受威脅。

當消費、固定資產投資、財政及貨幣政策和外貿面臨不同的制約,中國明年經濟增長「保六」實在舉步維艱。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及經濟學教授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