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奢侈品牌併購的啟示

逾180年歷史的國際著名珠寶首飾品牌Tiffany & Co,上月被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品牌LVMH集團以162億美元收購,成為零售界歷來最大宗收購個案,對未來高端消費品市場也帶來很大的啟示。

硬商品仍具競爭力

這次的收購大概可以顯示:(一)「硬商品」在零售市場仍然有高度的競爭優勢;(二)品牌具有一定的價值;(三)歷史悠久的品牌都需要年輕化;(四)中國及亞洲市場在疲弱的經濟下,仍然被看高一線;(五)高端消費品市場強強聯合乃是大勢所趨。

硬商品一般指金銀等可充當貨幣的商品,黃金是首選,但現時也泛指有一定保值功能的商品;反之,軟商品多指消耗品。LVMH為零售市場上擁有最多頂級品牌的集團,達17個,以時裝和手袋等消耗品為主,雖也擁有珠寶和若干的鐘錶品牌,但卻沒單純的珠寶首飾品牌,要成為全球最大和最全方位的零售巨擘,這次收購可以說是完美的。

反觀,雖然Tiffany近幾年的業績只能說是穩中下滑,但市場上卻沒有表示這次收購價不值或過高,原因除其全球銷售網絡之外,最大的價值就是其品牌為全球歷史最悠久珠寶之一,更被形容為擁有一個顏色——其包裝用的天藍色,價值可想而知。

這次收購案在香港引起的關注當然不如歐洲,不少分析指,Tiffany被看中還有兩個原因,一是其年輕人市場,二是在亞洲,尤其中國市場的網絡和成績。

綜觀全球最著名的珠寶品牌,能夠推出不同價格商品、較受到年輕人追捧,要數Tiffany。只需要千多港元,就能夠擁有一眼就能辨別是其品牌的首飾,成功打入年輕人市場,但又不影響其高端客戶和支持者,這雙線並行的經營策略實在是行業先驅。

中國亞洲消費看俏

Tiffany業績顯示,集團在全球有逾300分店,去年收入44億美元,惟其中近一半,約20億美元貢獻來自亞洲,當中中國市場佔比最大,次為香港和日本。

儘管中國的消費力因為經濟結構調整和中美貿易戰影響而有所放緩,但在全球經濟普遍放緩的大環境下,中國和今年經濟逐步起飛的亞洲市場,消費力仍然被看高一線。

其次,保值的硬商品在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往往是消費者較喜歡選取的商品,雖然轉售獲利的機會不大,但始終其價值還在。加上珠寶首飾是婚嫁的必需品,在人口龐大的區域,基本需求吸引。因此,珠寶首飾業未來的市場重心仍然是中國和亞洲。

然而,Tiffany作為美國的著名品牌,在中美經貿摩擦下,想在中國市場持續擴展,難免受限制。待明年中完成收購後,成為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法國集團一分子,就可以大展拳腳了。所以,中美貿易糾紛也可以說是促成這次收購的因素。

強強聯合大勢所趨

這次收購反映強強聯合是自然趨勢,更是經濟放緩下的現象,把資源結合與分享,既可減少重疊部分開支,亦可以共享市場資訊。因此,預計未來一年,這類併購活動將會繼續出現。

黃紹基

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

作者:黃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