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缺乏復甦動力之際,中美貿易戰尚未收科,加上英國脫歐方案懸而未決,頓令全球再次陷入失速危機。多國央行圖以負利率延續經濟增長,但此舉卻重擊銀行業命脈,致使百業之母都淪落成泥菩薩,只怕單靠瘦身縮皮,未必能夠捱過這個寒冬!
一個行業的舉債能力,盡能反映其景氣興衰和前景展望。國際評級公司穆迪將全球銀行業的評級展望下調,以反映經濟增長放緩、低利率水平以及經營環境不穩定等風險。事實上,今年全球銀行業已裁員超過7.5萬人,但顯然最壞情況仍未過去,經營困境令人擔憂。
回顧過去,○八年金融海嘯是源於西方銀行家的貪婪,最終由歐美政府埋單,並自此加強對全球銀行業的監管。可今次危機,是由於國際形勢急劇轉變,令地緣政治風險急速升溫所致,一則手尾長,二則並非裁員減薪、削債重組就能平定局面。以中美貿易談判為例,即使本月能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實不見得兩者的矛盾就能完全化解,更遑論全球經濟可以雨過天青。
當前全球市場慶幸的是,股市還未出現災難式崩圍,而整體亞洲新興市場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勢頭。全球央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力托資產價格,對經濟氣氛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不過,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可能永無休止,且政策效益亦會不斷遞減。
展望明年,身處負利率時代,全球經濟底子比一年前更虛弱。表面上監管趨嚴下,銀行業應對逆境的能力該更勝從前,但實際上諸如中美貿易戰、英國脫歐等,都可謂世紀政經大事,以前從未遇過,一旦觸發股、樓等主要資產價格大跌,可能就成為摧毀銀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着市場動盪而經濟缺乏明顯增長,且無節制放水激化資產泡沫,債務增長看不見盡頭。負利率環境逐漸形成,壓縮銀行業利差,加大壞帳風險,政府放寬銀行資本要求,充其量只是紓緩痛楚,卻無法「解毒」!更何況各國全力支持創新科技企業發展,傳統的銀行業要面對新經濟巨企「撈過界」、大搞金融業務所帶來激烈競爭,可謂屋漏兼逢連夜雨。
作為經濟晴雨表,全球銀行業經營陷困,引發的蝴蝶效應,淡風回旋至各行各業,將加劇經濟危機,形成惡性循環。單靠精簡人手、縮減規模,充其量只能繼續苦撐,卻難以慳出個未來!如何利用金融科技,革新營運模式,創造新的可持續發展,實乃行業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