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選擇移民的港人都有其故事,外匯專家李焜明早在三十年前移民加拿大,其後回流香港工作,一七年起再重返加國居住。到底在他眼中,加拿大是個怎樣的退休地方?有意投資或移居當地的港人,又如何掌握兌換加元的契機?今趟加拿大之旅,由這位外匯專家說起……
作為金融專家的李焜明,當然善於為環球市場前景把脈,他指現時全球經濟最好是美加地區,預期每加元兌港元約5.8至6.02內(昨曾見5.89)。對於想移民的港人可選擇在5.8至5.86水平分段吸納。他又指,在香港存加元息率近零,但在加國做一年加元存款,數間銀行也提供2.75%利息,若資金足夠做定存食息,生活已很寫意。
現時仍擔任寶華世紀資本市場經濟分析師的李氏,八十年代趁着加拿大開放移民政策,吸納各地專業人士移民該國時,亦把握機會申請:「當年見移民官約30分鐘,他會與你溝通,看看你的英文水平,了解你移民後對加拿大有甚麼貢獻。雖然當時也需填寫資產多少,但這不是批核重點,因當時加國需要的是人才,不是錢財。」
為何會有移民念頭?原來源於想改變。當年三十出頭的他,在外資銀行做外匯交易員超過八年,每日炒炒賣賣交數:「大概在一九八五至八七年時,交易員一般月薪3萬至5萬港元、高級交易員有6萬至8萬元,在當年而言收入可觀。不過,壓力也很大,因為要用千幾萬元本金,一年後要賺800萬元,期間若連續兩個月虧損隨時被炒。」
「是否這樣就一世?」他當時思考,如果移民加國三、四年後,發覺不合適回流香港,自己仍算年輕可找到工作,但西方國家招聘人才的機會難逢。再者,當年交易員30歲以後,倘若不能晉升管理層,也要逐步退下來,讓後輩上來,但一間機構的管理職位始終有限,配合當時正值中英聯合聲明的簽署,香港亦瀰漫着一股移民氣氛,於是把心一橫,決定尋找另一片天。
「一九八五年時我在九龍塘有一個連花園、車位、天台的三層洋房,當申請移民後六至八個月便獲批,於是把大宅放售,亦放棄了一切在香港的東西。當時我選擇在─九八九年第二季移民加拿大,避開加國天寒地凍的冬天。」
他移民的地方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東部的斯卡伯勒區(Scarborough),並且於當地找到交易員的工作,見識到加港生活是兩回事。加拿大的工作地方寬敞,人們很準時下午五時放工,原因是不少人住在偏遠地區,不能錯過逾時不候的巴士和火車。當地出糧後亦會立即扣稅,當時稅率大約22%。
在加拿大生活三年半後,卻令他萌生回流香港的想法,原因是九十年代初加國金融業工種不多,做交易員的普遍前往美國紐約發展。結果就在一九九二、九三年他重返香港,亦因具備北美和亞洲工作經驗,很快就在港找到交易員工作,並一直在港租樓住。
他稱:「我原先的目標是回流十年,豈料加時作賽,在港再工作二十五年後,一七年才再移居加拿大。」現在他住在多倫多萬錦市(Markham)逾1,000方呎連車位的單位,在一五年樓花買入時約55萬加元(約323萬港元)。
他指,現時多倫多大廈住宅單位,一般地區呎價約800加元(約4,704港元),入場費約65萬加元(約382萬港元)。若在商業區,呎價一般升至1,200至1,500加元(約7,056至8,820港元)。這些單位有酒店式管理,亦設中央冷暖氣系統。
如果是聯排別墅,一間80萬至100萬加元(約470萬至588萬港元)已相當舒適。半獨立屋約100萬至120萬加元(約588萬至705萬港元),獨立屋則要花200萬至300萬加元(約1,176萬至1,764萬港元)才能買到。
而溫哥華和多倫多較適合亞洲人居住,經濟活動較多;而加拿大其他省份較多漁業、木材業、原材料行業,未必有香港人適合的工種,至於魁北克省的人較多講法語。港人倘有意移民加國,就要學習如何適應當地的生活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