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科網龍頭阿里巴巴(09988)本月廿六日在港掛牌,上市後表現不俗,筆者執筆時,該公司股價曾見200元,較招股價176元升逾13%。支持阿里的投資者可謂嘗盡頭啖湯之餘,無疑對近期死氣沉沉的港股,帶來不少起色。
港股年內僅升4%,全年能否守住錄得正回報,十二月的表現相當關鍵。然而,美國股市三大指數正創歷史新高,可見兩地股市正處於截然不同的世界。
背後很多原因導致兩地股市的差異,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指數成分股內的行業比重問題。就以擁有31隻成分股的道指為例,按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行業佔比最高的是資訊科技,佔20.2%;其次是佔20.1%的工業類,至於金融類為14.7%位列第三高。反觀港股恒指50隻成分股中,佔比最高是金融類,達49.3%,其次是包括騰訊(00700)在內的通訊服務類佔14.4%;第三高則屬11.3%的地產類。
事實上,今次歷時近十年的牛市,主題卻是圍繞如大數據分析、共享資源、人工智能及虛擬實境等概念的資訊科技行業。在道指中有如蘋果公司(Apple Inc.)、微軟等科技大藍籌坐鎮,絕對食正今次牛市大浪。另邊廂,獨憔悴的港股,撇除納入通訊服務類的騰訊,卻只有舜宇光學(02382)及瑞聲科技(02018)屬於資訊科技類,而整個行業佔恒指比重不足2%。
目前,能夠在恒指中舉足輕重的藍籌仍是金融股,惟全球主要經濟體維持低息多年,從事金融業的企業盈利只見受壓,不見增長曙光,投資者又怎能投下信心一票?筆者相信,這是港股嚴重落後的因素,適逢阿里到港上市,預期當股份上市的日子符合要求時,便迅速進身藍籌行列,以平衡行業比重的失調。
俊賢資產管理行政總裁 趙文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