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咗一年多,每日都有新局面,令散戶暈陀陀,唔知點睇個市,亦唔知點入市。孖妹感同身受,所以特登飛去英國搵出名芬佬傳授富人投資法,部分Fundman仲係管理緊過千億港元資產,可以話係孖妹身家嘅N倍咁多,小注投資嘅「散仔」、中產一族都應該好啱睇!
Janet:施羅德旗下的Cazenove Capital環球經濟師Janet Mui
Kitty:中美貿易戰幾時完?我受夠了,亦蝕夠了!
Janet:距離完結仲有排,但相信短期內都唔會惡化。因為明年就係美國總統大選,按照慣例,能夠成功連任嘅總統,大選嗰年嘅經濟都唔會太差,有見及此,美國總統特朗普都好在意股市及經濟表現。
Janet:我估計中美雙方係會傾得成第一階段協議,但協議應該唔會完全滿足雙方最初嘅要求,即美國唔可能撤回所有向中國加徵嘅關稅,而中國亦都唔會答應向美國購買500億美元農產品。500億美元實在太多,係過去嘅三至四倍,所以都理解點解中國唔應承。
Kitty:如果特朗普輸咗總統選舉,中美貿易戰唔係就消失咩?
Janet:無論邊個當選美國總統,好肯定中美貿易戰都會打落去,並且繼續喺知識產權及技術轉移等議題上駁火。因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好可能喺未來十年內成功追趕美國,而美國貧富懸殊愈嚟愈嚴重,民粹主義抬頭,打擊中國崛起事在必行。
彩兒:兩國大打出手,經濟一齊衰?
Janet:預計中央會繼續靠加大基建投資、減稅,以及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提振經濟,令中國經濟增長維持喺6%或以上。當中,基建投資最快見效。
Janet:至於A股一向都係靠放水撐住,好似今年經濟唔好,但市場覺得人行會放水救市,股市照炒上。我長線睇好A股,因單睇多家電商平台喺雙十一購物節嘅銷售創新高,就知內地人消費力強勁。另預計教育股及家具股等股份能受惠中央補貼而炒上。而人民幣匯率則會好受中美貿易戰發展影響,預計會穩定。
彩兒:你估美國聯儲局會唔會大幅度減息救經濟?
Janet:美息好難跌至負數,否則經濟真係衰退時就無計可施。其實,今年減息並非因經濟數據差,純粹係對應貿戰嘅擔憂,而只要維持低息,且無政治動盪,我相信明年美國經濟都唔會步入衰退。
Janet:另外,我覺得環球經濟最大泡沫係嚟自歐債,意大利十年期債券孳息率跌見1厘,一旦市場也認同債息過低,就可能觸發泡沫爆破。就算歐洲持續減息,希望可以提振經濟,都唔會見成效。
Georg:施羅德私募資產環球主管Georg Wunderlin
Kitty:兩大國角力,可能要富人嘅智慧先搵到生機。唔知佢哋對後市有咩睇法呢?
Georg:面對人口老化,以及二次大戰後嘅嬰兒潮轉做退休潮等衝擊,我預計全球生產力及經濟增長將減慢,市場整體投資價值減低,所以必須嚴選微觀經濟題材,尋找跑贏大市嘅資產。我留意到有唔少傳統追逐固定收益嘅投資者都轉投私募基金。
Georg:目前我幫機構客戶管理嘅私募資產主要投資於四個類別,分別係房地產、私人債務(Private Debt)、私募基金及基建等,其中成長資本(Growth Capital)及收購(Buyout)項目係佔最多。我哋偏好中小型項目多於大型項目,因為其尚未有太多資金投資,溢價較高。
Georg:至於我們投資嘅房地產項目,就只涉獵商業及酒店項目。雖然英國脫歐一直拖拖拉拉,增添當地經濟前景嘅不明朗性,令海外投資者對投資該國物業有所卻步,但英國房地產市場依然蓬勃。我管理嘅私募基金之房地產投資最大佔比依然係英國項目,佔逾三分一,其餘為歐洲,包括瑞士、德國及法國等項目。
Sean:施羅德研究及分析部策略師 Sean Markowicz
彩兒:美股近日不斷創新高,仲可以高追美國科技公司?
Georg:美股連續十年嘅升勢,令投資者風險胃納上升,願意承受較高嘅風險,但都要分散投資,控制好風險。
Sean:美國產業有集中化趨勢,尤其係IT、電訊、媒體及零售板塊,以上行業嘅四大龍頭公司喺行內之盈利佔比明顯上升。其中科技公司喺近年明顯跑出,由八九年得一家科企IBM進身最大美企市值首五強,到一九年全由科企稱霸,包括微軟、蘋果公司、亞馬遜及Facebook等。
Sean:我相信科技巨霸崛起係因為其食正科技創新潮流,以及科企紛紛併購,同埋監管機構過去對企業違反反壟斷法嘅執法鬆懈。加上,數碼化轉型改變咗行業競爭力,無形資產例如軟件開發嘅成本隨着產量增加而降低,而愈嚟愈多人集中用某些軟件,統一用戶體驗嘅生態環境,所以更難被取代,以致用戶人數有增無減,公司市佔率不斷上升。微軟、蘋果公司、Facebook及亞馬遜分別喺PC軟件、智能手機軟件、社交媒體及網上零售業務成為一哥。
Sean:惟強者未必愈強,因為壟斷市場一般會令商品價格上升,不利消費者,而盈利上漲只會得益股東,而非員工,所以會令公眾不滿,從而迫使監管機構收緊反壟斷法。
Sean:借鑑過去AT&T、微軟及IBM面對監管審查時,銷售增長及股價都會下跌,所以昨日嘅贏家,隨時變成明日嘅輸家,投資者絕不能忽視科企巨無霸面對嘅監管風險。
記者陳沛佩英國倫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