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行趁市淡密謀搶佔香港輪證(窩輪及牛熊證)市場。據彭博報道,久違本地窩輪交易十年的美資行摩根士丹利捲土重來,下周發行9隻窩輪,而市傳國泰君安和花旗亦籌備加入衍生產品戰團。證券界指,上市輪證一年交投逾5萬億元,發行業務利潤雖微薄,但若券商能攫取足夠市場份額,對業務必定有幫助。
香港交易所(00388)網站顯示,大摩首批9隻窩輪下周二掛牌,6隻是看好的認購證(Call輪)、3隻是看淡的認沽證(Put輪),相關資產包括美團點評(03690)、騰訊(00700)、港交所和中國人壽(02628)。大摩早於今年七月首推8隻恒指牛熊證上市,迄今已上市和將上市的牛熊證(包括指數牛熊證和股份牛熊證)共逾90隻。
與此同時,市場消息指,國泰君安已取得所需的監管機構牌照,隨時可在港發行輪證。至於曾在香港出輪的花旗亦有意重投市場,正待監管機構重新審批牌照。
香港輪證市場常有發行商加入和淡出,例如曾在香港發行窩輪的巴克萊、渣打、德銀、美銀美林、荷合、蘇皇、大和等均先後退出,部分大行淡出的理由是監管成本增加,以及盈利下跌等風險。不過,近年亦有新發行商如海通國際、瑞萬通博等參戰。
就新發行商加入市場,瑞萬通博香港上市產品銷售部主管翁世權認為是好事,新發行商加入後要突圍而出便要有新賣點,例如該行重新推出N類牛熊證(其特點是收回價等於行使價)吸客。再者,窩輪是針對散戶的市場,需要發行商花較多工夫教育投資者,若多些發行商參與推廣是好事。
瑞銀亞洲股票衍生產品銷售部董事周國威表示,過去十多年有不同發行商進出市場,隨着輪證市場健康發展,發行商增加有利投資者多些選擇。另業界和監管機構可研究開拓不同類型產品,滿足投資者需求。
現時港股市況一般,為何仍有發行商加入競爭?周國威認為發行商除了看市場環境,亦視乎它們對後市的看法,如趁市況淡靜時較易請人,相對市旺時競爭較小,可見發行商趁市況淡靜加入未必是壞的時機。他料第四季餘下時間偏向樂觀,因不少拖累大市的負面因素已反映。
事實上,亞洲股票衍生工具受追捧,對投資港股衍生產品的需求更是強勁,近年輪證成交佔港股成交維持較穩定比例。港交所資料顯示,今年首三季輪證日均成交額約197億元,佔大市成交比例21.7%;去年全年輪證日均成交額約232億元,佔大市成交比例21.6%,若以交易日計算,去年輪證成交達5.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