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上周公布自社會事件發生以來的第三輪「撐企業、保就業」紓困措施,先不說對其他行業是否受用,但對零售行業而言是不到位,無助行業在目前困境下吸引遊客重臨,恢復消費意欲!
要對症下藥,先要看措施目的是要刺激經濟?吸引遊客重臨?還是要幫助企業,尤其是令中小企可繼續「撐落去」,然後做到不執笠、不裁員、保就業呢?
當然,要經濟重拾正軌的首要條件是市面恢復平靜和諧;否則,試問遊客怎會選擇不安全且有民族針對性的地方去旅遊購物呢?因此,現階段重點應該是支持企業可以經營到曙光重現。
零售業絕對是這次事件的重災區:遊客劇跌、提早拉閘、商場關閉、本地市民留家、門市遭破壞等,加上中美貿易糾紛持續帶來的連鎖影響,生意一落千丈。貨品無法銷售積壓,倉租、門市租金、職員薪金等燈油火臘還是要支付,又要繳付批發或進口商的貨款!一旦資金緊絀無法支付的話,所產生的骨牌效應非常嚴重。
這絕不是誇大其詞,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去年展開後,部分內地生產商將部分產品轉移到本地零售市場,如今連這個新開闢的市場也受到影響。
雖然施政報告提及特區政府會向北京要求政策協助香港廠商轉向內地市場,然而即使中央迅速推出政策,但開拓新市場渠道也需要相當時間,在成功之前,企業能支持下去嗎?
對零售行業而言,當前最緊迫是解決「頭寸」,需額外資金流去維持現在有出無入的日子,因此業界希望政府當局能考慮以下三項支援措施。
首先是向企業退還本年度已繳交的暫繳利得稅款,這既不動用政府額外財政,也涉及最少行政費用。
因預繳稅是按估算要求企業預先繳交的,上年度大部分企業仍有盈利,但本年度相信零售企業普遍錄虧損,那退稅只是遲早的事,倒不如提早退回,讓企業有筆額外資金動用。若擔心被濫用,只需訂定退還上限。
其次是希望金融管理局與銀行協商,延長中小企的商業貸款還款期、減免罰息,讓零售企業能夠應付當前出糧和交租等迫切的開支,減少商戶的壓力。
聽聞銀行已開始研究對中小企逾期還款作彈性處理,希望銀行業能夠體諒營商者現在面對的外在突發衝擊,而推出更多支援中小企的短期措施。
最後,是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就是希望政府牽頭與地產商商討,為商場租戶及街舖提供租金減免。儘管政府不能干預商業決定,但香港商舖租金之高為全球之冠,租金佔商業店舖經營成本相當大比例,結業潮一旦出現,肯定更難恢復,即使易地重開也需要巨額的裝修費,前景黯淡下,相信選擇收爐的較多。
全球經濟逐步放緩,中美貿易糾紛持續,周邊國家的旅遊業均受到影響,在香港未回復平靜之前,談推廣香港旅遊似乎言之過早。現階段,政府與金融界、地產界和商界,必須和衷共濟、共度時艱。
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
作者:黃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