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專題:國民注重儲蓄 低息剝削存款

德國政府嚴守財政紀律外,大部分國民亦居安思危,令當地儲蓄率爆升。即使一戰後的超級通脹及二戰後馬克重新發行,兩度吞噬德國人所有存款,但當地的儲蓄習慣依然不變,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期間,存款跳升十倍,儲蓄率亦十分穩定,不受經濟危機和利率變化影響。

現時德國家庭的儲蓄率約佔可支配收入的10%,較歐元區及美國高一倍,英國一六年的儲備率更是負數。歐洲央行之前承諾維持利率低企,遭形容猶如向德國的存戶搶劫般。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歷史學教授Harold James認為,德國人對儲蓄的承諾,反映當地人口老化、歷史及心理方面的因素。德國歷史博物館主管Raphael Gross更指出,存戶過去在德國代表勤奮、正義,反觀積極參與股市的人士,則被視為炒家、賭徒。

銀行擬向存戶轉嫁成本

事實上,舊式的儲蓄銀行現時仍然佔德國所有存款37%。有200萬存戶的儲蓄銀行Berliner Sparkasse董事總經理Kai Uwe Peter坦言,儲蓄在當地是道德上正確的事情,多過是簡單的財務策略。

早前歐洲央行擬進一步調低銀行存款利率到負0.5厘,在德國引起極大回響,皆因現時當地銀行業已每年承擔24億美元開支,部分儲蓄銀行開始把成本轉嫁予存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