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和本地的社會事件,對香港的貿易、旅遊、飲食和零售行業帶來陰霾,各方都在想方設法降低影響。然而,這兩大議題同時在進一步削弱香港作為跨國企業設立地區總部的中心地位。而調低現行利得稅率和進行稅務改革,相信是可以扭轉當前困局,提升香港競爭優勢的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香港曾是國際企業設立地區總部的首選,考慮條件包括:國際化都市、良好基建和交通網絡、自由法治、簡單稅制和方便的營商環境、更是位於整個亞太市場的中心、毗鄰內地市場等。
可是,持續高漲的經營成本,如全球最貴的寫字樓和派駐職員的生活費,令不少跨國企業另尋合適的城市。幾乎同時,新加坡就為吸引國際企業落戶修訂企業所得稅,推出產業稅務政策,加上城市宜居、經營成本和生活費相對較低,又是政治和社會都穩定的國際化國家,近年已經超越香港成為國際企業設立地區總部的首選。有會計師行的統計指出,頂級跨國公司的亞洲總部,坐落於新加坡的佔46%,香港則佔37%。
事實上,近年周邊城市都在與香港互相競爭,以稅務政策吸引外資。新加坡近幾年的稅務改革成功提升了競爭優勢,日本亦有向設立地區總部的國際企業提供稅務寬減,東京也試圖透過推動金融科技去重振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利得稅在○三年提高了1.5個基點至17.5%,之後雖有所調低,但基準稅率一直保持在16.5%。儘管低於新加坡的17%,但獅城一○年減稅時也引入累進稅制,給予應稅收入一萬新加坡元以下企業豁免75%,30萬新加坡元以下減半;另還會給予在當地設立地區總部的企業其他優惠稅率。
特區政府在一八年也引進了兩級稅制,法團首200萬元的利得稅率減半至8.25%,餘額按基準稅率;獨資或合夥業務的非法團業務則為7.5%及15%。但過去引以為傲的簡單稅制和低稅率優勢,已日漸收窄;加上近期的貿易戰和社會事件的影響,香港欲要維持國際企業設立地區總部的中心地位,提升競爭力和進行稅務改革是刻不容緩的。
第一步可以迅速推出的,就是調低稅率,最簡單就是恢復到○三年之前的16%,即調低半個百分點,這個稅率也普遍獲得稅務界的支持,認為香港能夠承受。
第二步,是參考新加坡將稅務優惠與產業掛鈎。減稅雖會令財政收入減少,但若能以此引進更多外國企業,所帶來的利益更大,一是製造就業;二是增加對商業配套和專業服務的需求;三是隨企業進駐的專才,消費力高之餘,還可以帶來新的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令城市與國際接軌。
當然,要吸引跨國企業將地區總部設於香港還需要其他配套,尤其在開支成本和營商便利方面。所以,香港更需要全面檢討稅務政策,與產業政策相配合,針對需要提供優惠,協助產業升級轉型。
在經濟前景不樂觀的情況下要政府減稅是有一定難度,但有如在生意淡靜時停業進行裝修一樣,停業,收入肯定會減少;但所寄望的是,當公司再開業時可予人耳目一新之感,會帶來新的商機和生意的持續發展。減稅是全球大趨勢,為長遠發展計,希望政府能慎重考慮。
香港珠石玉器金銀首飾業商會理事長
作者:黃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