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剖析:香港資產估值兩大誤區

談起最近香港資產估值,聽得最多的是與兩個情況去比較。首先是香港近年或歷史平均數,即如恒指近10年或20年的平均市盈率,或把香港資產現時收息率、行業估值與世界主要城市去作出比較,從而去衡量香港資產價格是否高估或低估。

其實,估值從來不會出現一個絕對數,角度不同,估值就不同。例如退休基會主要要求是穩定高派息、對沖基金則以高增長作審視角度。對退休基金,騰訊(00700)可能是妖股,因派息率只有0.3%,對沖基金則把騰訊視為神股,因為年年都增長三五成。這就是角度對估值的影響。

這種以平均法作估值的方法在絕大多數時間都行之有效,而且較科學,然而此方法在處理特殊情況則並不適用,因為平均的意思是假設在同一個相對類似的背景下才有平均,例如在近來政治風潮下,背景已作大幅逆轉,這估值方法會造成錯誤。

另一個作比較的情況是,以金融風暴、沙士等重大不利事件作參考。這方法同樣有一定缺陷,客觀上怎樣去衡量個別事件的殺傷力,還是隨意地把每次風暴當成等值呢?有人覺得沙士較嚴重,又有人覺得今次較沙士嚴重,各有各說法。

股樓仍有下跌空間

讀者可留意到,在行動上,樓市無恐慌性拋售,股市只跌了一成多,事件也沒完沒了,唯一肯定的是,香港資產需打折扣。筆者依然認為,現階段跌幅未能反應實際,價格仍有下跌空間。

博浩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總監 楊俊文(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