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支付數碼化浪潮侵襲全球,各地央行亦紛紛跟上「潮流」。中國人民銀行官員昨指,數碼貨幣研究取得積極進展,並將與電子支付結合,惟目前未有推出的時間表。彭博引述分析認為,內地現存支付工具已搶先融入民間,對「數碼人民幣」能否普及成疑。
彭博估計,商業銀行或有關機構於人民銀行存入儲備後,將會獲發同等價值的數碼人民幣,再由這些機構兌換予市民。人行指,數碼人民幣的目標是取代一部分流通現金,而不是替代貨幣供應。
未來內地消費者或企業可望於手機下載電子錢包,並透過商業銀行戶口取得數碼人民幣,有如在自動櫃員機提款,然後利用有關貨幣於電子錢包轉帳支付,以獲得商品或服務。
分析認為,數碼人民幣計劃具政治及監管考慮,包括用作防止中國交易體系被其他虛擬貨幣支配。
此外,以數碼貨幣支付較易追蹤及管理支付紀錄,有助政府打擊洗錢及其他非法活動。
有別於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數碼人民幣的價值將由國家信用支持,而且不具有「去中心化」特質。至於有助防止改寫資料的區塊鏈技術則未確定會否獲採用,人行稱數碼人民幣研究不預設技術路線,區塊鏈及電子支付均在考慮之列。
值得留意,數碼人民幣的普及之路或充滿挑戰,綜觀「潛在對手」,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等工具已融入內地民眾生活,並應用於電子商貿、支付帳單及投資等各方面。有區塊鏈平台創辦人表明不看好數碼人民幣,認為現有電子支付工具便利,看不見市民轉用數碼人民幣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