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家內地企業來說,上市選擇很多。A股多個主板、科創板,和香港、新加坡、美國股市,以及新三板或者歐洲某個市場。新三板和歐洲市場基本沒有流動性和再融資能力,只適合買資產;港股估值則太低,只適合大央企完成發行H股的剛性任務。最佳選擇?當然是拚命衝A股主板或科創板。
對於發行人或投資銀行家,科創板真是神仙居所。內地一家成立了接近20年的醫藥企業,搞了14年,拿下一個一類新藥,然後搶在一九年上市,與估值對應的市盈率竟然曾高達1,000倍以上,而且交投活躍。
主板也不賴,每日交易量上千億美元不成問題,而深圳監管部門也不願上海科創板專美於前,努力拚政策,終於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區的高站位,要求創業板與科創板良性競爭。而港股市場,雖然目前受到當地局勢的很大衝擊,但依然派員到處接洽內地一流企業,希望在香港發些股票。
這挺好,幾乎每個市場都在竭盡全力競爭,為各種企業的騰飛提供可能。不過,話說回來,好的市場,更需要好的企業。有意思的是,有時也會看到一些「有意思」的企業,通過招股說明書或上市公司股東的公告,透露各種令人左右搖頭不知所謂的訊息。
筆者動筆這篇文章的時候是十一日,周三。明日,也就是周四,江蘇一家實業公司就要上發審會。根據申報材料,這家公司是一家國企改制而來。二○○三年時,泰興市財政局以估值約135萬元的前提下,把200萬股權以64.75萬元(人民幣‧下同)轉給了現在的公司實際控制人。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這家公司在○五年就實現了超過2億元銷售額,以及超過2,200萬元的利潤!到了○七年,銷售額更是攀升到5.2億元,利潤超過3,700萬元!
內地任何優質企業的市盈率都不低,就算沒有上市,給個10倍也還是說得過去的。也就是說,○三年財政局對這家企業的估值是135萬元,而4年後,估值已經猛烈攀升到了超過3億元。兩者之差,超過了200倍。
比這更神奇的是,這些數據以及這些訊息,並非全部來自於申報材料,而是來自於中途介入投資這家企業的中國著名上市公司以及其大股東。為甚麼?因為,作為上市公司,訊息披露必須非常嚴謹,傳化股份把投資這家企業的來龍去脈在公告裏說得清清楚楚。
試問,這要是一般散戶,沒有分析員那顆細緻頑強的心,哪裏能夠通過這種勾稽關係看到剛才那些訊息?
筆者當然承認,這家待上市公司絕對是一家一流企業,因為報表數據非常出色。但是,我也有個小小請求,可否請發行人詳盡披露歷史上股權傳承的事實和真相?讓我們這些分析員也好給所有二級市場散戶投資人一個詳細交代?
曾任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執行總經理,現投身互聯網金融創業。
作者: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