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利率併軌」效力實體經濟

人民銀行上月中宣布為深化利率市場化,決定改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LPR)形成機制。今次LPR報價改革,為千呼萬喚的利率併軌邁出關鍵一步,有助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並有利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

內地利率市場化改革始於九十年代中期,總體思路是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後短期。九六年人行首先取消銀行同業拆借利率上限;九九年財政部以利率招標方式發行國債,開放國債利率管制;及至一三年取消貸款利率下限、一五年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場化進程已經走了一大半。

然而,要達致全面利率市場化,最重要是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利率雙軌制。一方面,現時內地企債市場及同業拆借息率已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另一方面,貸款利率下限雖早已取消,但銀行發放貸款時,普遍仍參照人行的貸款基準利率定價,導致市場利率和基準利率雙軌並存的問題。

多次放水引導拆息向下

自貸存利率上下限於一五年完全取消後,人行不再以改變存貸基準利率作為手段,主力透過調整逆回購操作利率,去引導市場短期利率;及調整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去引導中期息口走勢。貿易戰開打以來,人行多次放水,成功引導一年期上海銀行同業拆息,由去年約4.5厘跌至近期約3厘的水平。

然而在雙軌制下,銀行放貸所參照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卻彷彿處於平行時空,原因是LPR多參考貸款基準利率進行報價,在央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下,一年期LPR一直維持於4.3厘左右。

商業銀行為保持較高的息差收入,沒有下調貸款利率的誘因;加上個別銀行通過協同行為,例如協同以貸款基準利率的0.9倍作為貸款息率隱性下限,雖然使人行能成功引導貨幣市場利率大幅下調,但在傳導寬鬆貨幣政策至實體經濟、引導貸款利率下降卻束手無策。

央行清楚問題的存在,去年初剛就任人行行長的易綱,已於博鰲論壇上表示,期望把雙軌合併,實現全面市場化利率。今次LPR報價改革的重點,是報價方式改為以中期借貸便利(MLF)息率為錨,因為MLF息率直接由人行制訂,故此大大提升了人行引導銀行放貸利率的能力。

擴充報價行打破「默契」

此外, LPR報價行由原本只限10家全國性銀行,現增加城商行、農商行、民營銀行及外資銀行各2家,即擴大到18家。相信銀行較難再協同貸款利率,有望打破隱性下限,促使貸款利息下行。

改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形成機制可謂是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哩路。舊制下,雖然市場利率已明顯下行,但實體經濟感受不足。LPR改革相信能促進貸款利率兩軌併一軌,提高人行利率政策傳導至實體經濟的效率,配合剛公布的全面及定向降準,紓緩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