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姐講股:瘟疫竟惹幣策難題

一場豬瘟,內地豬隻數量急跌,導致豬價急升。據報道,單是七至八月份,價格已經上升了26%,而自上月底至本月初的一星期,批發價已經上升了近9%。豬價失控上升已經成為了一個政治問題,各部委亦急忙要下達指令,為的是增加供應,控制價格。

一場豬價向上,內地政策大有時光倒流之感;以前有糧票,有配給,近月為了在供應不足情況下去滿足需求,也搞了變相配給制。以前有大煉鋼,現在部委對豬肉價格上升着急起來,也變相要全國盡快增加豬隻產量,繁殖及供應。另外,不少省市也實行了地產式的調控,包括限價及限購。

內地資料顯示,去年所監測的能繁殖母豬存欄量,跌幅已達5.9%,超越5%的跌幅警戒線。奈何情況惡化,到今年六月份,數字跌幅已經達到接近27%。最高層面指令大大增加供應,會否有效達致降價?生豬有其規律,由懷孕至出欄,需時十個月。再者,按以往豬價的上升周期,歷時大約二十個月。有內地分析估算過,不計豬瘟因素,豬價見底仍需最少八個月。

CPI未見頂 PPI未築底

豬價上升成為政治問題,部分認為是國慶臨近,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會產生其他影響。眾所周知,內地由上而下的指令,講求是達標及效率,要控豬價、要加產量,似乎補貼一定會有,而且愈來愈多。到了下層,為求盡快達標,會否套用各適其式的催生方式,如是者的話,也未必會對廣大市民有益處吧。

因為豬價上升及供不應求,作為替代的雞肉需求亦都向上。但問題就來了,豬肉已經佔了肉食銷售六成,價格已升,連帶其他食品價錢也被牽連,食品通脹往後的走勢,已經不難想像了。事實上,扣除食品的話,內地通脹數字談不上升溫,但豬價及食品價格漲勢未能控制,到頭來,整體居民價格指數由目前接近百分之三水平,是有可能進一步超越向上的,這個亦是總理工作報告的目標或可容忍水平。

下游通脹因豬價尚未見頂,上游工業品出廠價卻因經濟及需求尚未能築底。試問,一個CPI極有機會超越3%,而另一個PPI很可能步入負數,內地貨幣政策在執行上,是相當之尷尬。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