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野:內地互網醫療市場格局生變

一九年八月三十日國家醫保局正式發布《關於完善「互聯網+」醫療服務價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對納入項目准入的標準(即進入醫保的醫療服務提供主體)、醫療服務範圍、醫保支付價格機制等都有明確的說明。

當中,納入醫保的醫療服務主體/項目,主要滿足5方面要求:一、屬於衞生行業主管部門准許以「互聯網+」方式開展、臨床路徑清晰、技術規範明確的服務;二、向患者提供直接服務;三、服務過程應以互聯網等媒介遠程完成;四、服務可以實現線下相同項目的功能;五、服務應對診斷、治療疾病具有實質性效果,不得以變換表述方式、拆分服務內涵、增加非醫療步驟等方式或名義增設項目。

另外,醫保支付範圍需滿足:一、定點醫療機構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二、與醫保支付範圍內的線下醫療服務內容相同,且執行相應公立醫療機構收費價格的,經相應備案程序後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並按規定支付;三、屬於全新內容的「互聯網+」並執行政府調節價格的基本醫療服務;四、由各省級醫療保障部門按照規定,綜合考慮臨床價值、價格水平、醫保支付能力等因素。

明確醫保支付範圍

也就是說,如果和線下內容相同,可以立刻納入範圍。如果定點醫療機構提供全新服務,省級醫保來考慮臨床價值和當地醫保支付能力,再納入醫保支付。我們認為,本次政策,是全國性的第一次給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的合規的機構出台綱領性文件,顯示醫保對互聯網醫療打開大門,有利於互聯網醫療服務。

同時,本次政策明確不屬於醫保範圍內的互聯網醫療服務,比如:遠程查房、健康諮詢、健康管理等,有助更好地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服務。同時,政府提出公立醫院的屬地化管理,也給予提供服務的機構一定的空間,通過和當地醫保機構探討一些新型的服務,比如:社區醫生、家庭醫生。這些都是「互聯網+」醫療未來的服務亮點。

此外,由於對提供服務的醫生職稱沒有差異化定價。所以,互聯網醫療服務機構享有醫療成本優勢。目前平安好醫生(01833)擁有3張互聯網醫院牌照。同時,公司已經和50家醫院合作。簡單初略的計算,如果以當年平安好醫生1天問診量30萬例計算,單憑每次收費20元,那麼一年合計收入超20億元。因此,醫保支付政策出台後,互聯網醫療問診市場格局將有根本性的發展。

國泰君安國際(投資諮詢部)聯席董事 王昕媛(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本人及其聯繫者並未擁有上文提及或評論的上市法團的任何財務權益,持牌號碼:AQA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