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出口下滑加劇,亞洲各地政府正逐步推出財政刺激措施,在全球增長前景黯淡之際與央行一同提振經濟。從南韓到泰國的政府,八月均推出或承諾追加開支及減稅,以抵禦中美貿易戰對全球製造業帶來的衝擊。
相比全球其他地方,由於南韓和印尼政府的公共債務較低,較有能力增加開支,當中南韓財政部計劃向國會提出明年預算規模513.5萬億韓圜,較今年(不包括追加預算)大增9.3%;香港早前亦已宣布派糖191億港元,包括電費補貼、派錢予學生等。
各地政府需要制訂財政刺激政策,原因是央行在爭相減息之路上遇上阻力,大部分地方的息口已經處於低位。加拿大豐業銀行亞太經濟主管Tuuli McCully指出,除日本以外,亞洲政府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負擔一般較其他發達經濟體低,因此當經濟放慢時,較有能力以增加開支來刺激經濟。
不過,區內各地能刺激經濟的空間各異。中國和新加坡等經濟體仍有增加開支的空間,反觀印度等卻受到財政和經常帳赤字所限。
中國政府正推出近2萬億元人民幣的減稅措施,隨着當局放寬今年的財赤目標,將有空間增加更多開支,惟亦需要應對企業債務急增的問題。
不僅如此,增長放慢亦意味政府稅收減少。以印度為例,該國以今年財赤佔國內生產總值(GDP)3.3%為目標,當局被迫需要尋求其他融資來源。印度央行早前同意將破紀錄的1.76萬億盧比轉移給政府,以助刺激經濟。
雖然日本是全球債務最多的發達國,但面對十月份增加消費稅的計劃可能打擊消費,該國仍有意增加開支。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稱必要時會毫不猶豫採取迅速行動,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亦曾暗示準備好增加開支。
在東南亞,泰國早前通過超過100億美元的刺激方案後,泰國財長Uttama Savanayana並表示,政府準備好採取進一步行動支持經濟增長,並認為央行仍有減息空間。
而印尼則承諾明年預算開支將破紀錄,並準備好緊急措施應對全球經濟惡化。至於新加坡官員早前亦稱,一旦情況轉壞,準備好為經濟提供財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