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戶憂亂局 3招護財產

香港面對中美貿易戰激化及社會動盪不安雙重夾擊,內憂外患底下,俗稱富戶的高資產淨值人士紛紛分散風險。消息透露,近月不少香港富戶透過三招避險,包括開立離岸銀行戶口;以及抵押物業套現,將所得資金轉往新加坡等地;且有大量私人銀行客戶,要求將香港的資產,轉移至同一銀行集團其他地區如瑞士或新加坡的子行。

一般而言,高資產淨值人士的資產管理金額達780萬港元或以上,不同銀行會有不同門檻。香港局勢不明朗動搖投資者信心,有資深零售銀行家透露,近月客戶對開立離岸銀行戶口的查詢數量激增,較上半年錄得以倍數計增幅,當中又以美國或新加坡資金銀行的查詢最多。

與此同時,不少跨國銀行集團旗下私人銀行的客戶,要求所屬銀行為其開立同一銀行集團位於瑞士或新加坡子行的帳戶,並將資產由香港子行轉往新帳戶。

儘管此舉要符合其他地區的法制及法律問題,同時相關私人銀行要為客戶財富進行盡職審查,包括了解客戶及反洗錢程序,而且相關資產亦會保留在香港,但因屬於海外帳戶,未來調撥資產至其他地區會更容易,客戶對保密程度亦較有信心。

此外,有富戶更伺機將物業抵押融資,以達到資產分布多元化的效果。有資深銀行家透露,物業難即時套現,但有業主將物業抵押融資,若按揭成數為五成,再將所得資金轉移至新加坡,配置其他資產以抵銷融資成本,意味客戶已將一半資產分散至香港以外地區。他又指,如果相關融資以美元進行,則不會在港元匯價或銀行體系結餘等數據中反映。

外資近月「無生水進入」

事實上,近月港元匯價波動,但依然未曾觸發7.85弱方兌換保證,意味着資金沒有顯著流出香港。然而,財資市場人士表示,大量的外來投資已陷於停頓,甚至取消已經確定的投資計劃,形容近月香港市場「無生水進入」。

消息透露,有日本及南韓投資者,甚至是亞太區主權或退休基金,近期均取消在港的投資計劃,受影響資產包括中資企業債券、中資銀行發行的離岸投資產品等。他解釋,雖然受影響的項目不涉及香港經濟,但因為交易在港進行,直言香港的金融中介活動已經深受傷害。

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言人表示,接觸到的國際投資者都很關心香港的情況,當局亦有繼續向他們推廣香港的優勢與機遇。投資者普遍認同,香港的金融平台具吸引力。金管局將一如既往積極推廣香港的金融平台,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學者:港地位難連根拔起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受避險情緒影響,香港富戶將資產轉至新加坡等地合情合理,但強調資產管理業務僅為金融中心交易的一部分,加上外資仍需透過滬港通及深港通投資內地A股,認為香港的金融中介人角色依然穩固。

他又指,香港提供不少資產稅務優惠,已流走的資金未必不會再回流香港,又認為從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港元匯價走勢、銀行體系總結餘規模及港股表現來評估,未見資金大規模逃離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不少海外重要金融城市曾發生社會運動,規模甚至遠大過香港,其國際地位亦未受動搖,而且資金自由進出、地理位置優越等,均促成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上因素至今未見褪色,認為相關地位不會因近月的示威活動而「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