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金融機構以至大行陸續下調中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並尤其看淡明年或之後的增速。評級機構標普發表報告,預計中國未來十年平均GDP增長將降至4.6%。
標普指出,內地經濟經過四十年來黃金時期,未來增長空間將收窄,主因內地人口結構改變、由依賴製造業轉型至服務業,以及去槓桿化等。因此,即使經濟增長放緩,仍屬健康發展。惟中美貿易及科技摩擦持續,或導致內地經濟放慢過程變得更難處理。
標普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Shaun Roache表示,開放外貿及投資,以及市場主導的改革,促使內地生產力增長,並推動內地過去多年來經濟增長。不過,中美兩國貿易關係緊張,可能迫使內地轉向自力更生,或減慢內地創造及應用技術的發展速度,繼而減緩生產力,即中國愈傾向本地化,經濟增速有機會愈慢。
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團隊撰寫的報告亦指,隨着中美貿易戰曠日持久,料對內地商業投資及貿易構成風險,故該行決定下調內地今、明兩年GDP增長預測,分別由原來6.5%及6.3%,降至6.2%及5.8%,當中已計及內地推出額外寬鬆措施的因素。該行亦料,貿易戰會對內地勞工市場及金融系統構成壓力,但相信風險仍屬可控。
野村證券則認為,現時中美雙方關稅威脅已進一步升級,甚至比該行預期更急。隨着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企業業務前景不確定性增加及金融環境趨緊,該行對部分國家經濟預測進行微調,但暫時不包括內地。儘管該行維持今年起三年內地GDP增長預測分別為6.1%、5.8%及5.5%不變,但顯著低於市場預期水平,同時該行將密切關注內地如何透過不大幅「放水」避免刺激樓市的手段,來保持經濟增長。